从今年元旦起,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承担了食品生产加工领域的卫生监管职能,由此可见政府对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视。身肩大任的国家质检局将采取什么具体措施确保食品安全?
据国务院决定,从今年元月起,国家质检总局各级质检部门承担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卫生监管职能。国务院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基于进一步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管,确保人民生命健康和安全。食品的原料种植养殖环节是由农业部门负责,食品的生产加工环节由质检部门负责,食品的流通领域由工商部门负责。另外在餐饮、食堂这些公共的食品环境卫生方面由卫生部门负责,形成一个齐抓共管的局面。同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还有实施综合协调查处重大事故的职能。
国家质检总局和各地质检部门将在食品生产加工领域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对所有生产加工的食品全面实行市场准入制度。一是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能量和质量保证能力进行全面审查,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符合要求才发放生产许可证。同时,所有出厂的产品必须进行强制检验,合格以后才能进入市场,并加贴QS标志,即质量安全标志。现在28大类产品当中已经有将近300种产品(共有500多种)开始实施了市场准入制度。
继续加大对生产、制造、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针对假冒伪劣食品多发的地区、多发的产品,组织专门部署。去年以食品、建材、农资为重点,认真落实打假工作责任制,大力实施打假治劣“12365”工程。全年共查获假冒伪劣产品货值30.7亿元,立案查处19.9万件,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182件。加大了假冒伪劣曝光力度,有250家制假制劣企业被列入“黑名单”。“黑心棉”、“地条钢”、“土炼油”、劣质奶粉等区域性制假活动得到了有效控制。
行使职能,确保进口食品的安全。食品当中苏丹红的问题,是2月份的热点问题。首先要说明的是中国国家标准规定,中国的食品不准使用苏丹红这种添加剂。在2月中旬,我们得知国外一些地方食品中含有苏丹红的情况后,质检总局要求各地的质量监督机构立即对进口食品进行苏丹红的监测,一旦发现,不准入境。而且要求对此前进口的食品进行清理和普查,并要求依法处理。质检总局还要求各地的质量监督机构对国内生产食品的企业进行清查和检查,对生产的食品进行监测。目前为止,质检总局还没有接到在各地关于食品当中有使用苏丹红的报告。
确保食品安全需要建立质量监管长效机制。以食品为重点,去年实施了市场准入制度。米、面、油、酱油、醋5类食品市场准入工作全面完成,全国共有29661家企业获得31632张生产许可证书,其年产总量占全国市场销售量的95%以上。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方便面、饼干、罐头、冷冻饮品、速冻面米食品、膨化食品等10类食品市场准入工作已进入最后阶段,2801家企业获得了3100张生产许可证书,大中型企业获证率已达90%。茶叶、糖果制品等其余13类食品的市场准入工作开始启动。同时开展了无证查处, 全国已有1万2千家无证生产企业被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