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标准吧 > 标准信息 >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立足内需发展必须建立在结构升级和效益提高的基础上,更有效地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将有利于加快结构升级与优化资源配置。

    一、客观评价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度

  客观地评价我国目前的经济开放程度,对于科学制定“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中长期发展规划,是十分重要的。

  衡量一国经济开放程度,常用的指标是外贸依存度和外商直接投资占GDP的比重。

  如何看待我国的外贸依存度?2003年我国外贸依存度为60%,2004年达到70%左右。2002年德国的外贸依存度为56%,美国为18%,日本为19%。由于各国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国情不同,进行外贸依存度的国际比较,需要考虑各国在GDP构成、贸易结构、汇率等方面的差异,这样比较才有意义。世界银行用货物贸易进出口额与商品GDP的比重来修正,以消除各国GDP结构差异的影响。譬如,我国制造业占GDP比重在持续提高,而发达国家这一比率持续下降。按修正后的指标,2003年中国商品GDP的外贸依存度为89%,德国2002年为161%,2001年美国与日本分别为67%、64%。中国远低于德国,但略高于美、日。在此基础上,再用购买力平价修正名义汇率造成的偏差,则中国贸易依存度在19%~60.5%之间,远低于德、美、日等大国。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我国贸易依存度提高了30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快速发展是我国贸易依存度快速提高的重要原因。贸易额是进出口货物的全部价值,GDP是增加值。中国加工贸易进出口超过50%,有利于我国扬长避短、发挥劳动力比较优势。由于IT产品加工贸易的进口货值较高,在我国的生产环节是组装,增值率较低,用包含加工贸易在内的进出口额与GDP相比,计算出的外贸依存度夸大了国民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因此,贸易依存度可以作为经济分析的一个工具,但不能直接套用,作为判断形势制定政策的依据。

  我国是否存在着过度利用外资的问题呢?尽管我国自1993年以来一直是世界上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但是与我国经济规模相比,我国吸收外资实际上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2年在全球跨境直接投资急剧萎缩的情况下,外商直接投资相当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12.2%,发达国家是12.3%,发展中国家是10.5%,中国约为10%。2003年我国的这一指标降到8%,2004年降到7.2%。外商直接投资存量占GDP的比重是衡量经济开放度的另一个指标。按照国际通行的扣除折旧的方法,2003年底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存量估计在2600亿美元左右,相当于当年GDP的18%左右,低于27%的世界平均水平。

  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一些行业所占比重较高,但外资企业之间相互竞争,不能据此判断已经形成垄断。对于一些因规模经济原因可能形成垄断的个别行业,主要应依靠法律手段来防止垄断。

  进入我国的FDI以新建投资为主,因而也不会出现大规模撤资或利润汇出严重冲击国际收支的风险。

  外商直接投资对于我国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扩大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存量仅占全球的4%,甚至低于一些发展中的小国。因此,未来需要继续坚持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的政策,同时,改进投资促进方式,着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与水平。

  二、处理好立足内需发展与扩大对外开放的关系

  过去十年中我国一直保持一定规模的贸易顺差,说明我国利用了外部需求。但贸易顺差占总需求的比重很低,在贸易顺差减少的年份,外需对增长的贡献是负的,因此,我国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内需的。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立足内需发展必须建立在结构升级和效益提高的基础上,更有效地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将有利于加快结构升级与优化资源配置。因此,立足内需发展与扩大对外开放不是相互矛盾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首先,按照全球分工的要求配置资源,比局限于一国之内配置资源的效率更高,即使对大国而言也是如此。

  其次,我国需要通过国际市场解决发展的瓶颈。我国劳动力资源相对富余而自然资源、土地相对短缺,技术相对落后。这种资源禀赋极不均衡的国情决定,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将会越来越深。例如,按照有关预测,到2020年,我国对海外石油的依赖度将达58%,对几种主要金属矿的进口依存度将达到38%~82%,在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必须确保海外资源的稳定供给,才能支撑国内日益增长的需求。另外,进口环境成本高的商品,有利于缓解我发展的环境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再次,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换取资本密集和资源密集产品,为我国扩大内需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一是为进口先进技术和设备,促进国内产业升级提供外汇;二是保证我国进口必需的资源产品的支付能力;三是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为内需增加了居民购买力。由于我国要素禀赋的不匹配,扩大内需势必带动进口增长,从长期看,保持经常项目的基本平衡是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扩大内需的同时,必须进一步扩大出口。扩大出口不是简单地利用外需,更重要的是通过与国际市场的交换,提高我国优势资源的利用率,弥补我国短缺的资源,加快我国经济结构的升级。因此,不能一遇到国际贸易磨擦或开放的风险,就对扩大出口的战略产生动摇。

  最后,扩大内需要求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发达国家仍然在努力吸收外资,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任务远未完成,目前银行存差、大量外汇储备并不表示我国资金过剩,只是由于我国金融体系的缺陷,导致资本配置效率低下,资金未得到充分利用,经济增长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未来发展的意义,主要不是弥补资金不足,更重要的是带来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这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必须长期坚持扩大利用外资的战略。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立足内需、实现和平发展,要求我国必须继续扩大对外开放,通过国际交换解决资源短缺的问题,在扩大资源进口的同时,注重引进外部资金和先进的技术、装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轻工业化对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道路。

  三、当务之急是完善开放经济的风险防范机制

  开放经济与封闭经济的风险来源、风险形成机制确有很大不同。我国在短短25年的时间内,特别是近十年内,从一个封闭型经济迅速转型为开放程度较高的经济体,最大的风险在于,目前防范风险的机制大多是针对封闭经济设计的,对于开放经济的风险,我们的认识尚不全面,对于如何防范开放经济的风险尚缺乏知识与经验,因此,防范开放型经济风险的机制很不健全。一旦遇到问题,通常的反应不是考虑如何完善风险防范机制,而是暂停开放进程甚至倒退,这样只会丧失发展机遇。当务之急是深入研究开放经济的风险形成机制,尽快建立与完善适应开放型经济的风险防范机制。

  在全球化不断推进的形势下,开放经济的风险防范机制是十分复杂的,需要系统研究。在未来一段时期,要针对我国面临的最突出的外部风险,率先建立与完善风险防范机制。

    第一,在重要战略资源进口依存度继续提高的形势下,采取多种方式确保海外战略资源的稳定供给。

    第二,面对我国日益增加的贸易摩擦,需要在各种场合宣传我国“合作、共赢”的对外经济政策,灵活应对各种贸易摩擦,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第三,增加储备,防范国际市场重要商品价格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同时,稳定国内市场的供求关系,防止对某些资源需求的大起大落。

    第四,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加强外汇管理,进一步完善开放经济的宏观调控机制。

    第五,针对日益加强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知识产权纠纷等新型贸易壁垒,需要通过国际磋商缓和、化解矛盾,但根本上要靠鼓励创新,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