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标准吧 > 标准信息 > 中国涂料工业现状与企业发展

中国涂料工业现状与企业发展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中国涂料工业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并从行业环境的角度为涂料企业提出发展向。
关键词:涂料工业、品牌化、企业战略、专业化与差别化战略、绿色营销

引言:长期以来,涂料工业整体经济市场容量小,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一直困扰着行业的发展,社会各界对该行业的发展也很少给予关注。本文作者依据多年的行业经验,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以期望能对涂料工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上篇 行业现状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涂料业亦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到2002年,中国涂料产销量已挤身世界前三位。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统计,2002年全国涂料总产量达200多万吨,销售收入达300亿元,这些数据还不包括未登记的小型企业的产销量数据。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涂料工业仍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从地区分布上看,原来平均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大中型国营涂料企业主导着行业的发展,如北京的红狮涂料、兰州的西北造漆厂、武汉的双虎涂料等,几乎每个省都有自己的知名品牌。而近十几年来的涂料企业发展快速,特别是建筑涂料的高速增长,原来均衡分布的格局已被打破,逐步形成了以华南的珠江三角洲、华东的长江三角洲和华北的京津地区为中心的三大涂料生产区,其中珠江三角洲占全国产量的22%,长江三角洲占了36%,京津地区占15%。这种大型集散中心的形成有利于行业的深化发展,适应了现代化工业企业的发展要求。
当然,单从产量分析涂料行业的发展是不全面的,实际上,在很多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一方面表现在人均涂料使用量上,与美国相比,我国人均涂料年使用量仅其十分之一;另一方面表现在质量上,目前国内生产的涂料主要为中低档产品,经济效益并不理想,在中高档产品领域,我们还很薄弱,如高档汽车漆,几乎都被国外企业垄断。除此之外,行业过度分散也制约了中国涂料的发展,在全国大约8000家涂料企业中,年产量1000吨以上的企业大约只有300家,这种现状不利于产生规模效应,也不利企业产品向高品质方向发展。
三大集散中心的形成使中国涂料业的发展呈现南强北弱,东强西弱的现象,总的来说,造成这种格局大概有三方面原因:第一是市场对企业品牌的认知度,作为一项以外来技术和外来原材料为基础的行业,市场更认可国外品牌和经济发达地区品牌,这一点与国内其它传统行业正好相反,如白洒的酿造,市场更认可以四川、贵州、山西等经济落后地区的传统企业。第二是市场环境,沿海发达地区无论在原材料市场,人才市场,还是行政投资环境方面,均优于其它地区。第三是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处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沿,整体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较高,从而形成市场上的连锁反应。实际运行中,南方企业的经营方式灵活,能适应市场需求,而北方企业特别是北京地区的企业有着浓厚的国营化氛围和政治行为,缺乏实用的经营管理手段。
微观市场上,涂料业正逐步发生变化,这直接影响了涂料企业今后的发展取向。从严格意义上讲,涂料只是一种半成品,消费者需要通过施工才能最终实现产品的使用价值。由于早期市场缺乏对涂料的认识,购买涂料的真正决策者一般是施工人员,而不是最终消费者,这种决策者与产品需求者相分离的现象直接影响到购买者的决策行为,进一步影响涂料企业的销售行为。市场营销以决策者利益为导向,这种不正常现象抑制了市场品牌化的发展,也是导致当前品牌繁多的重要原因。但随着市场的逐步成熟,消费者对涂料的认识加强,这种现象将逐步发生转移,这种改变首先体现在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消费者已经开始关注品牌,产品知名度的高低是消费者选择的主要依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知名品牌如立邦在上海和北京的市场占有率明显高于其它地区的市场占有率。而不知名的小品牌或杂牌产品在这两个地区的销售则非常困难。这种品牌化发展早期出现在大城市,现正向中等二线城市推进。笔者在2000年7月曾专门走访厦门地区的化工涂料市场,当时较为规范的涂料超市刚起步,虽然这些超市有着先进的个性化电脑调色机,良好的店面形象,但有趣的是其销售状况远不如那些脏乱差的化工杂货店,细分析其原因发现,涂料采购者主要是油漆工群体,他们与这些化工店均有固定的业务关系,同时也有着密切的利益关联。当2002年12月笔者再次走访厦门地区的化工涂料市场时发现,经营状况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涂料超市明显增多,而原来脏乱差的化工店都发生了变化,店面形象整体大为改观,一位化工店老板感慨地说:“现在靠油漆工推不动了。房东都自己购买,如果店面形象太差,顾客不愿意上门。除此之外,现在的化工店还必须销售一定的知名品牌产品,以此来提升店面的品牌形象,招揽顾客。”这种由市场的成熟化——到购买决策者的转变——最后到品牌化发展,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将沿着大城市向中等城市再向小城市最后到农村的路线一步步发展。市场的演变对涂料制造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
从行业内部来观察我国涂料工业现状,可以发现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分析要点如下:
1.缺乏明晰的企业战略。企业没有战略如同黑夜中行走,没有方向。就我国涂料企业目前情况而言,普遍存在不重视战略规划,没有明确的企业定位,过份的追求产品的多元化,如做工业漆的企业进入民用漆领域,做建筑涂料的开始做功能性产品,这种不共用营销体系的多元化常常使企业陷入困境,盲目经营。
2.企业数量多而规模小,缺乏竞争力。中国涂料企业虽然数量众多,总产量大,但实际上企业非常分散,产品技术含量低,在国际市场上几乎没有竞争力,即便是国内比较先进、产品档次较高、生产规模较大的企业,其产品的市场售价也仅有1.44美元/升,而世界前14大涂料公司的涂料平均价格却为3.2美元/升,亚太地区18家大涂料公司的涂料平均价格也达到2.86美元/升。
3.采购环境差。除少量低档传统油漆外,大多数高档涂料的原材料在国内非常缺乏,整体供应链技术水平低下,使得大多数企业主要依靠进口原材料来生产。如钛白粉、高档颜料和各类助剂,国内虽然有一定的产量,但质量档次低,且产品质量很不稳定,无法满足生产高档涂料的要求。这种长期依靠进口材料的生产方式,不仅增加了涂料的制造成本,也使得我们的发展受制于国外企业,进一步降低了涂料的竞争能力。
4.技术投入不足。当前国内涂料工业基础研究力量非常薄弱,企业对技术革新的研发投入严重不足。迫于直接的经济利益需要,企业往往只局限于应用配方的研究,并且,国内涂料行业尤其是国营企业,存在着重视生产技术而忽视施工应用研究的不良倾向,使得好产品不能产生好的应用效果。 由于涂料实际上对消费者来说只是半成品,应用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据统计,我国涂料行业每年投入研发的经费不足销售总额的1%,一般民营企业则更低,而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一般在5%以上。忽视技术投入实际上就是放弃未来的发展,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
5.人力资源严重不足。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的不足在涂料行业较其它(如电子、机械等)行业更为突出。目前我国涂料行业的专业人才数量小,专精的高素质人才贫乏,全国没有专业的涂料人才培养机构,涂料技术骨干仅靠常州涂料院、兰州涂料院、上海涂料所及国有大中型企业培育。过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仅重视技术人才和生产人才的培养,管理型、经营型和应用技术型人才十分缺乏,高水平的研发人才和高级复合型经营型人才更是严重不足。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行业吸引力低,许多高层次人才主要流向IT、电子、房产等行业。当前涂料行业的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短时间内也很难提高。二是行业内部培养缺乏。前面提到,涂料企业的规模小,特别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管理者们迫于实际经济条件和短期利益需要,一般不愿作长期的人才培养规划,从而导致行业内缺乏后继人才。
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才的流动,企业如果没有良好的用人机制,本身缺乏竞争力的国内涂料行业将更加面临人才馈乏的境地,人力资源是行业发展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
下篇 企业发展战略
根据我国涂料企业现状及未来全球经济和涂料市场的发展态势,我国涂料行业必须快速发展,并在未来10~20年内,创造出一部分具有世界竞争力的涂料企业集团和一大批具有专家水平的专业涂料企业,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应充分考虑以下的发展战略。
(一)品牌培育战略。品牌竞争是企业竞争的最高形式,对于技术成熟化、产品同质化的涂料行业来说更是如此。当前我国涂料行业的分散性是明显缺乏品牌竞争的结果,有统计数据显示,国内销量最大的企业其销售量仅为世界第十位涂料企业售量的6.1%。即使在国内,品牌影响力最大的还是国外品牌,如日本的立邦和英国的ICI,这两家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仅十年的时间。九十年代初,立邦在上海建厂,本意要进军工业涂料,在难以发展的情况下,改为生产民用建筑涂料,之后立邦又分别在广东惠州、河北廊坊、四川成都建立工厂,通过产品性能宣传——品牌深化发展——品牌文化渗透的宣传方式,将高品质的产品和创新的品牌理念捆绑在一起,不仅宣传了涂料的的概念,推动了市场的发展,也深化了立邦的品牌,成为在中国涂料界的老大。另一家涂料巨头——英国的卜内门化学公司也先后在广州和上海建厂,成为国内高端产品的代表。这些国外涂料企业在国内的发展一方面推动和创造了市场,另一方面也成为国内涂料企业最强的竞争对手。
长期以来,国内企业只有产品没有品牌,只有推销没有营销,只有生产没有服务。绝大多数企业都是跟风销售,这种经营模式限制了行业的突破性发展。我们应当向家电业学习,通过自主品牌营销,战胜国外企业,发展自己的民族工业。
当然,并不是所有国内涂料企业都没有品牌战略,有一部分国内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正一步步向国外品牌迎头赶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的民营企业如华润,嘉宝莉等,他们在木器涂料上已占据了明显优势,其中华润已成为全国十大涂料的品牌之一。
品牌化发展是竞争的必然,最终形成优胜劣汰,进一步优化行业结构,推动涂料的整体进步。
(二) 高新技术战略。世界经济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逐步转变,对涂料性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也给涂料工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市场需求的多样化要求涂料企业提供功能性强、环保性高的高科技涂料产品,因此,实施高新技术开发战略有助于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涂料技术在世界各学科领域高新技术的不断渗透下快速发展,如纳米技术和亚微米技术,精密聚合技术,高分子共混理论,湿附着理论,计算机技术等在涂料工业中的应用,均有力地推动了涂料技术的发展。其中,纳米技术和亚微米技术已在涂料工业中应用,由于纳米材料的表面吸附性和对紫外光的吸收性,应用于室外涂料中能大幅度提高涂料的耐候性能,在防火涂料中能提高阻燃性等。精密聚合技术则能使涂料合成更加精准,降低有害物质的含量等。
(三)绿色营销战略。21世纪是人类更加注重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时代,社会各界对经济发展的要求已上升到环境高度。1992年在由102个国家元首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和《全球21世纪议程》,确定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人类发展的总目标。我国对此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也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环保法规,并于1997年4月1日开始采用ISO14000系列标准。对涂料行业来说,国家的管理控制正逐步加强,尤其是2002年7月1日实施的《室内建筑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对涂料环保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也提出更严格的要求。涂料的生产和使用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涂料的环保性也越来越关注。涂料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充分利用资源和回收可再生资源,对家居装修涂料来说,更应该注重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适应新的市场竞争的要求。
(四)稳定与实用化质量管理战略。质量管理是企业最重要的管理手段,产品质量好坏,稳定与否,服务的优势都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一谈到质量,许多企业都认为自己的技术水平高,产品质量好,无耐市场上只认品牌。这种现象确实存在,但我们应该看到品牌是长期质量形象的结果。企业管理中应注重两个关键环节:一是质量的稳定性。通常要生产一批高质量的产品并不难,难的是产品质量的长期稳定。国内原材料的稳定性本身欠缺,加上一般的涂料生产企业缺乏科学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要做到长期的质量稳定并不容易。但只有长期稳定的质量才能让顾客放心,最终形成良好的品牌;二是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和施工性。涂料只有通过施工才能最终体现出价值,这是涂料的特殊性,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更应重视实用性能的研发与控制,有很多厂家只注重实验室的研发和实验室的理化指标的检测,缺乏实用性能的研究。
(五)专业化与差别化战略。美国是全球涂料产销量最大的国家,但其涂料企业仅400余家,极少数大企业占有主要的生产量,而多数小型企业规模上虽然不能与大企业抗衡,但专业化的运作保证了他们的生存,甚至许多不乏为优秀企业。现阶段中国涂料企业严重偏多,在今后的发展中必然有相当一部分被淘汰。企业如何保持自己的发展地位,对管理决策者来说是当务之急的事。笔者看来,依据企业自身条件和地理环境位置,可分为三种方式,推行专业化和差别化战略。
A.综合性较强,有一定实力规模的企业。这类企业具备综合性品牌发展的基础,应着重于企业品牌的运作和营销网络的健全,并强化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确保企业的强者地位,这类企业已初见雏形,企业的战略思路也基本清晰,无需多谈。
B.产品单一,实力一般的中等企业。这类企业的投资者早期从事与产品应用相关的工作,如工程装修。因企业决策者的经营管理水平受本业意识的影响和制约,后期所从事的涂料生产一般较为单一,长期的单一经营也使企业本身积累的技术和经营人才为专业化人才,因此,这类企业不适合综合性大范围发展,应尽能发挥其专业特长,走专业化和差别化的发展道路。现实企业操作中,大多数管理者不满足于这种狭窄的经营方式,多元化经营是最常见的现象,由于早期经营的模式化和经营人才的单一,这种多元化的现象少有成功者。举例说,北京有很多涂料厂将防火涂料列入产品目录,前期也作了一定的资金投入,但据北京防火涂料管理部门反映,虽然生产防火涂料的企业多,但实际产生销售或者说能产生经济效益的,只有两、三家。可喜的是,国内已有很多涂料企业通过专业化经营获得成功,并创造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影响力,如广东的秀珀地坪漆,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地坪漆生产企业,再如南京的兰陵涂料,专业生产重防腐涂料,早已成为行业内的重点品牌。
专业化经营使企业的战略目标十分明确,有助于充分发挥企业自身资源优势,创造适合于自己的发展空间。
C.地方性小规模企业。这是国内目前最多的企业,也是最难发展的企业,无论是资金、技术还是人才方面。地方小企业均处于劣势,大多数也是将要被淘汰的对象,如何发展是一个难题。笔者认为该类企业应利用地理环境特点,发挥物流和服务上的优势,努力创造地方性品牌。同时还要适当采取灵活的营销策略。通过以上运作,在一定程度上小企业仍有较好的发展空间。
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合理有效的利用企业内部优势,抓住时机,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