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标准吧 > 标准信息 > 环保:绿色贸易措施的“克星” 积极应对突破绿色壁垒

环保:绿色贸易措施的“克星” 积极应对突破绿色壁垒


  新兴的绿色贸易措施不但影响我国的出口市场,削弱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而且影响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引发贸易摩擦,加剧污染产品和污染产业向我国转移。为此,我们应采取如下积极对策,突破绿色贸易措施。

  一、积极应对,规避措施

  1.依据原则。一些国家运用WTO争端解决程序,积极应对绿色措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我国在面对无理的绿色贸易措施时,应沉着应战、据理力争。对发达国家违反非歧视原则,对我国出口产品采取高于其本国产品的环境标准而设置的绿色措施,我国可根据双边或多边贸易协定所确定的国民待遇原则和最惠国待遇原则提出抗辩。

  2.加强国际合作。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保持密切联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在国际事务中代表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增强发展中国家利益集团的合力。积极参与有关国际环保条约的制定,加强在环境与贸易领域的国际合作,努力寻求发展中国家在环境与贸易中应有的优惠待遇,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加强宣传教育,顺应绿色潮流,提高环保意识

  保护环境是目前世界发展的大趋势。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兴起和日渐深入人心,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绿色经济意识不断提高,人们对产品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绿色产品将是未来商品生产的主流。绿色措施作为国际贸易非关税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国际贸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此,我们必须要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企业和消费者的环保意识,推行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使绿色经济意识融入每一个人的生产、生活中。

  三、大力推行环境标准制度和环境认证制度

  ISO14000体系是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关于环境管理的标准体系,该体系由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专门机构———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TC207)负责起草制定。其目的是为了规范企业等组织在生产、服务和活动过程中的环保行为。ISO14000系列标准主要是参照发达国家的环保经验而制定的,目前已得到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认同,效力十分广泛。因此,获得ISO14000认证就等于取得了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

  四、积极推进环保产业的发展,并将环保纳入外贸发展战略

  环保产业的发展,必然会提高企业防治污染的能力,为其产品冲破国际贸易中的绿色贸易措施提供硬件上的支持。此外,环保产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效应,在自我发展的同时能够带动、引致许多前向、后向相关产业的发展,极具潜力。我国已将环保产业确立为新兴经济增长点,初步辅以税收、信贷等宏观政策的扶持,而发展环保产业在规避绿色贸易措施中的潜在优势亦不容忽略。我们应根据绿色措施的发展趋势,加快制定和完善各类商品生产和销售中有关环境保护的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促使对外贸易的环境管理与国际环保法规和惯例接轨;强化环保执法,对外贸活动中违反环保法规的行为依法严格惩处;推行“绿色环境标志”制度。同时,应把环保纳入各级政府的发展规划中,制定针对绿色措施的国际市场开拓计划和发展策略,改变大量消耗资源、能源、污染环境的传统发展模式,推行以生态环境为中心的绿色增长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五、严禁国外不符合环境标准的产品、废旧物质和污染产业流入国内

  近年来,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和缺乏法制观念,我国陆续发生进口工业垃圾和有害废物的事件,这不仅严重违背了控制危险废物的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和我国的有关规定,还给我国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因此应提高警惕,并采取有效措施,严把进口关。此外,建议有关部门对现有的三资企业进行认真调查和评估,对不符合我国环保规定的要限期治理,对新设立的三资企业项目应避免新的污染产业向我国转移。

  六、注意国际动态,突破绿色贸易措施

  应加强对国外绿色贸易措施的研究。加强对国际及国外绿色标准的研究,及时收集、整理、跟踪国外的绿色贸易措施,建立绿色贸易措施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反复认真研究主要贸易对象国绿色贸易措施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采取积极措施,突破壁垒,扩大出口。例如,欧盟2003年2月13日公布的新指令ROHS规定从2006年7月1日起,对新投放市场的电子电器设备中6种禁用有害物质的含量作出限制,涉及的电子电器产品共有十大类102种,可能涉及我国400亿美元的出口额。为此,我们应积极应对,进行相关的检测标准与技术研究,并加强与生产厂家、科研院所的横向联系和深入研究,尽快研发出符合欧盟RoHS指令的替代物并转化为生产力,突破绿色贸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