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改革已进入新的攻坚阶段。着力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既是解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迫切要求,是深化其他领域改革的重要前提,也是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客观需要。抓住这个关键环节,全面推进体制创新,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7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北京召开了以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推进体制创新为主题的“2005年中国改革高层论坛”。国务院有关部门、部分省市政府的主要负责同志和地方主管改革的负责人,国内一些著名专家以及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和法国、英国、波兰、澳大利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和知名学者100多人参加了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马凯在会上作了题为“新的攻坚阶段的改革任务”的主旨演讲。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首先,我代表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向与会的中外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下面,我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情况作一简要介绍,并就下一步改革的任务谈几点看法,与大家交流。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1978年拉开序幕以来,已走过26年的历程。经过不断探索、大胆实践,基本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四梁八柱”已经建立。一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国有企业改革实现突破,2004年底,全国2900多家国有及国有控股大型骨干企业有一半以上完成公司制改制。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已成为促进增长,扩大就业,繁荣市场的重要力量,目前,三分之一的GDP和五分之四的新增就业岗位都是由非公有制经济提供的。二是多种层次、比较完备的市场体系已经形成。商品和服务价格基本上由市场决定,目前,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农副产品收购总额和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市场调节价所占比重已分别达到95.6%、96.5%和87.4%。资本、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加快发展。三是宏观调控体系逐步走向成熟,调控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国家计划、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机制初步形成。四是以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健全。2004年底,全国参加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1.6亿人、1.2亿人和1.1亿人,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978年到2004年的26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473亿美元增长到16494亿美元,年均增长9.4%,13亿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体上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女士们、先生们,虽然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可喜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导致经济社会生活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体制弊端还没有根本消除,改革的任务仍相当艰巨。从近期看,这次宏观调控着力解决的投资过度膨胀等突出矛盾和问题,正是改革不到位、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的集中反映。要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消除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必须标本兼治,深化改革。从长远看,未来一、二十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处在一个“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现期”并存的关键时期,要紧紧抓住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保持一个较长时间的平稳较快发展,无论是优化经济结构,还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无论是克服资源、科技、人才瓶颈,还是缓解生态环境压力;无论是解决“三农”问题,还是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无论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从体制机制上提供保障。
朋友们,26年来,中国的改革攻克了不少难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但在新形势下,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我们将面临着许多矛盾突出、涉及面广、敏感性强的难点领域和环节,改革的系统性、复杂性、风险性也在加大。可以说,中国改革已进入了新的攻坚阶段。这一时期,改革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方向,更大程度、更大范围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力争到201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此,我们要集中力量推进以下改革:
第一,把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为市场机制有效发挥作用和全面深化改革创造条件。在新形势下,着力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是解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迫切要求。政府对企业投资经营活动直接干预过多、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能交叉重复、政绩考核体系不科学,导致了政府管理职能的越位、缺位和错位,成为单纯追求GDP增长速度、投资盲目扩大和资源严重浪费的重要原因。着力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其他领域改革的重要前提。政企、政资不分的问题不解决,企业难以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行政性垄断及地区封锁不打破,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难以真正形成;政府职能和管理经济的方式不转变,也难以建立起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着力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也是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客观需要。加入世贸组织对政府管理规制与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更有效地把握经济全球化和产业结构加速调整、科技进步迅猛发展带来的机遇,迫切要求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使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下一步,我们要围绕建设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服务政府,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使政府真正成为优质公共产品的提供者、良好经济社会环境的创造者、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维护者。
一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按照“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要求,合理界定政府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职责范围,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以及政府与中介组织的分开。在抓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大力创新政府管理方式,使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过多的局面得到根本改观。
二是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核心是建立“决策科学、分工合理、执行顺畅、运转高效、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完善机构设置,理顺职能分工,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经济社会管理权责。充分利用现代交通通信发达、信息传导便捷的有利条件,精简管理层级,扩大管理半径。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强化外部监督体制,实行政府行为责任追究制度,完善政府自我约束机制。
三是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采取多种渠道,运用多种形式,广泛集中民智、反映民意,使决策真正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上。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要广泛征询意见,充分进行协商和协调;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要认真开展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对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要实行公示、听证制度,扩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度。
第二,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市场机制有效发挥作用和灵敏运作构建富有活力的微观基础。一是在城市,要继续深化国有经济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促进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加大国有大型企业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力度,推进国有企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积极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逐步实现主营业务整体上市。以建立健全国有大型公司董事会为重点,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扩大市场准入范围,加强对垄断行业的监管和法律体系建设。二是在农村,要长期稳定并逐步完善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积极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革试点,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三是要继续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完善保护非公有制经济合法权益、保护合法私有财产等各类产权的有关法律法规,研究制定和认真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拓宽非公有制经济的融资渠道,建立健全创业投资机制,规范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以资产为纽带,逐步实现资本的社会化,推进企业产权制度创新。改进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监管,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依法经营,照章纳税,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第三,发展现代市场体系,为市场机制有效发挥作用和拓展功能提供完善的运行载体。在继续发展商品和服务市场的同时,着力推进要素市场建设和要素价格改革。加快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资本市场结构,丰富资本市场产品;积极发展债券市场,扩大债券发行规模。加快发展劳动力市场,实现劳动力在城乡之间、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合理有序流动。积极发展资源市场,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规范土地市场,全面推行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制度,完善土地价格形成机制,加强和改善土地市场的宏观管理。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
第四,健全宏观调控体系,为市场机制有效发挥作用和正常调节创造良好的环境。一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积极创造条件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快推进金融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内控制度。建立健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的机制,防范系统性风险。二要稳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继续完善税收体制,统一各类企业税收制度,扩大增值税由生产型改为消费型试点范围,改进个人所得税,逐步实行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适时开征物业税,创造条件逐步统一城乡税制。进一步改革财政管理体制,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财权事权,规范转移支付制度。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三要积极推进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健全并规范核准制和备案制;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职能,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建立严格有效的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和社会监督机制;最终建立起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宏观调控有效的新型投资体制。四是在深化上述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国家计划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进一步增强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
第五,深化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市场机制有效发挥作用和平稳运行提供有力保障。综合采用财税、金融和产业导向政策,改善创业和就业制度环境。完善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收入分配制度,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节个人收入分配。进一步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城镇从业人员,逐步纳入社会保险体系。加大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力度,逐步提高统筹层次。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合理确定保障标准和方式。探索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第六,继续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完善对外开放的制度保障,按照市场经济和世贸组织规则的要求,深化涉外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内外贸一体化进程,创造公平和可预见的法制环境,确保各类企业在外经贸活动中的自主权和平等地位。强化服务和监管职能,进一步提高贸易和投资的自由、便利程度。继续改善投资环境,拓宽投资领域,吸引外资加快向有条件的地区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扩展。鼓励国内企业充分利用扩大开放的有利时机,增强开拓市场、技术创新和培育自主品牌的能力。
女士们、先生们,中国的改革需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中国改革的成功也将为世界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模式。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为我们确定改革思路、制定改革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这次论坛,我们邀请了来自国内外的许多著名专家学者、政府高级官员,我衷心地希望诸位利用有限的时间,围绕会议主题,开展充分讨论,提出真知灼见。我们将认真研究、吸取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把中国的改革事业进一步推向前进。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