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7月26日上午召开了2005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曹玉书介绍说,上半年,工交行业经济运行主要表现出四个特点:一是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4%,既比去年同期的过快增长回落了1.3个百分点,又保持了较高水平;二是企业效益不断提高。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266亿元,在去年同期增速高达41.6%的基础上,又实现了19.1%的增长;三是工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一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电石、焦炭、铁合金和小水泥项目被依法关闭和取缔;四是生产资料价格涨势趋缓。上半年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5.6%,比去年同期和今年一季度分别回落8.5和0.5个百分点。
曹玉书说,当前,尽管经济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经济运行中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但从经济运行的先导性指标和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分析看,下半年,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不会改变,经济发展的这种良好态势仍会持续。
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朱宏任通报了上半年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增势减缓的原因。他认为,其中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值得高度重视”。
朱宏任副局长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上半年,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266亿元,同比增长19.1%,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22.5%。与此同时,上半年亏损企业亏损额1075亿元,同比上升59.3%,升幅比去年同期提高57.8%,为1999年以来最高水平。
据介绍,上半年,利润出现下降的行业主要为建材、机械、电子、电力行业,这4个行业合计减利147亿元。机械行业中,汽车行业利润下降最大,为48.8%。而在去年上半年,汽车行业利润增长了12.6%。
朱宏任介绍说,汽车产量也有所下降,上半年共生产300多万辆汽车,产量下降了约20%。此外,汽车行业的利润下降还直接影响了上海工业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使得该地区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长水平下降了16.3%。
从行业亏损情况看,石化、电子、建材、电力行业的亏损企业亏损额升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升幅比去年同期提高55个百分点以上。这4个行业共新增亏损289亿元,占全国工业新增亏损的72.4%。
“经济效益增势减缓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朱宏任说,这其中既有生产成本上升幅度持续快于市场销售价格的因素,也有部分行业生产能力增长快于市场需求的因素,还有行业结构调整、国际市场需求变化、汇率变化、季节性因素等。
据了解,2002年以来,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持续高于加工工业出厂价格指数。到2004年,二者的差距达到6.6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这一差距进一步扩大到7个百分点。朱宏任解释说,由于原材料等价格长时间持续上涨,下游行业消化能力有限,上下游产业之间出现了利润格局的转移或调整。此外,部分行业生产能力增长快于市场需求。近几年,部分行业生产能力迅速扩张,一批新建项目集中投产,行业供大于求矛盾逐步显现,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下降,行业利润下滑、亏损额上升。
朱宏任说,国际市场需求变动也是我国企业经济效益增势减缓的因素。他以电子行业为例说,上半年,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电子行业出口增幅回落较多,实现利润同比减少45亿元,降幅达到76%。
“基本上属于合理回归。”朱宏任解释说,从2002年三季度到2004年四季度,我国工业利润已连续10个季度保持了30%到40%的稳定高增长。今年上半年,这个速度在上年较高的基础上适度回落,仍然达到15%以上的增长。因此,他强调说,对于上半年经济效益的变化应当有一个客观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