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标准吧 > 标准信息 > 创建节约型社会 走科学发展之路—“第六次专家石油论坛”发言摘编

创建节约型社会 走科学发展之路—“第六次专家石油论坛”发言摘编


 

    11月19日下午,在由中国石油集团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股份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和中国石油报社、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共同主办的“第六次专家石油论坛”上,5位国内相关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建设节约型社会与新型工业发展道路”的主题,就石油资源型企业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模式,走新型工业发展道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等议题,畅所欲言,展开热烈讨论。

    “领航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走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是作为国有大型资源型企业的中国石油集团责无旁贷的历史重任。为此,本报摘编5位专家的主要观点,供读者参考。

石油企业必须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刘世锦

    在2002年开始的新一轮经济增长中,资源约束压力加大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它的产生有四方面原因。

    我国正进入一个工业化阶段资源需求量上升最快的时期;13亿人进入工业化中后期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我们的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在许多方面浪费惊人;我国在许多资源禀赋上处于劣势,人均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以上四方面因素的同时出现和叠加,使资源约束问题越发突出和尖锐。

    重压之下,我们已经提出了一些应对的战略要点,如节约优先、增加供给、优化结构、环境友好等。其中,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潜力最大、最为可行、最容易见到成效的还是加强资源节约。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需要解决让价格起作用和让政府的社会性管制起作用两个重要问题。

    价格起作用主要表现在鼓励节约、增加供给、促进替代三个方面。在存在经济学上所说的外部性的场合,仅靠市场或价格的作用并不能保障资源的有效配置,还需要政府的社会性管制。

    我们要把经济性管制和社会性管制区分开来。经济性管制是指管投资、管项目、管企业。社会性管制是指管安全、管能耗、管环保和相关技术标准

    要做到上述两个起作用,关键是要深化体制改革,加快体制创新。石油企业体制问题更为突出。要注重节约、自主创新,一个好的企业体制是前提。

    还有一个问题尤为重要,那就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资源观?

    厉行节约、提高效率,建设节约型的经济和社会,这是我们必须做出的选择。但是,在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上,要有客观、全面、符合规律的观察和观点。过于悲观在逻辑和事实上都是没有根据的。据有关研究,即使考虑到中国发展的需要,从全球范围来看,石油供求在今后二、三十年时间内是基本平衡的。

    在工业化历史上,还没有一个进入工业化进程的国家由于资源问题而中止了发展的步伐。有的国家由于能源危机而大大促进了节能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在市场化、国际化条件下,“缺什么资源就不能从事相关产业”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几乎没有石油和铁矿石资源,煤炭资源也不多的日本、韩国,实际上汽车工业和钢铁工业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很有竞争力的。国内也是如此,经济最为活跃、发展最快的,往往是那些缺少资源的地区,而一些资源丰裕地区则埋怨“背着金山过穷日子”。

    我国既是消费大国,同时也是生产大国,解决资源供求矛盾的立足点还是在国内。即使是外部依赖性较强的资源,给国际社会带来的更多是机遇而不是威胁。在人类智慧和科技进步面前,资源约束从来都是一个相对概念。我们现在使用的许多资源,一二百年甚至几十年前都是没有多少价值的,或者不为人知的。科技进步赋予了这些资源的价值。未来人类将要开发利用的资源肯定多于已经开发利用的资源。

    所谓资源约束问题,主要还是人们对资源的态度、开发利用资源的机制、体制和政策问题。在这些问题上认识提高了,有实质性进展了,就会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资源约束的压力不会使中国的发展停滞或显著放缓,相反,中国仍将会有一个较长时期持续稳定较快的发展,同时也将为国际社会的发展作出独特的贡献。

  建立创新型节约型石油工业 

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周元

    如何建立创新型、节约型石油工业?我就创新型国家与节约型社会的关系、拉伸产业链、建立产业集群、以人为本重人才和树立居安思危持续发展等方面谈几点看法。

    从历史上看,不同的国家寻找着不同的发展道路。一般来说,一些国家是依靠自然资源求得发展,如中东的石油输出国。另一些国家依靠国外的技术、资金来发展,如部分拉美国家。还有一些国家是依靠创新,目前这类国家在世界上大概有20个。

    一般来讲,创新型国家有几个具体的描述指标。比如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占GDP的比例,这是大家比较重视的一个指标,一般创新型国家应是2%甚至更高一点,中国大约是1.3%到1.4%。比如技术对外依存度,创新型国家一般在30%以下,像瑞典、美国大概是5%,甚至更低一点。但是中国则超过了50%。也就是说,中国大量的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要依靠国外。再如所谓三方专利,即同时获得美国、日本、欧洲专利局的专利,这种专利基本上被创新型国家如美国、日本所瓜分了,只有2%左右被非创新型国家获取。走资源依赖型道路,从中国现在的情况来看,确实是走不通的。

    创新型国家和节约型社会,确有非常高的相关性。比如说创造财富的是知识,而不是完全依靠自然资源,这样一个特征是创新型国家和节约型社会共同的一个标志。创新型国家通过发挥人的积极性,特别是发挥拥有知识的人的作用,这也应该是节约型社会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对于经济社会的支撑和引领,是靠创新,而不是靠大量消耗资源,这也是创新型国家和节约型社会共同的特征。

    如何建立创新型、节约型石油工业,我认为可有四点思考:

    第一,在纵向上考虑,石油工业不能完全维持在资源开发一个点上,要拉伸产业链,只有拉长产业链之后,才可能在产业链的更多环节上进行创新。拉伸产业链是指往下游延伸,发展石油加工产业,甚至更高层面上的,更高层次上的加工,比如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同时,由于一个点很难做循环经济,拉伸产业链还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因此,从建立创新型和节约型石油工业这两个方面来看,拉伸产业链都很重要。

    第二,从横向上考虑,应以我们在各地的每一个石油企业作为龙头,建立产业集群。我到淄博去过很多次,看到齐鲁石化周围相当多的中小企业,将一些边角料等进行加工,在拉伸产业链的同时,不仅形成集群创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资源共享,至少和过去相比,创新性、节约型产业都得到了发展。

    第三,从要素上考虑,我们有各种各样的生产要素,但是有一点,从建立创新型、节约型石油工业的角度,对人才这一要素的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因为如果没有人,特别是没有高素质的人,无论是进行创新,还是推行节约,都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不仅要重视引进各方面的人才,同时也要非常注重公司内部人才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公司内部人才更加熟悉本公司的运转,是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

    第四,从观念上考虑,建立创新型和节约型石油工业,在观念上必须更新,必须居安思危,立足持续发展,我们国家现在石油资源确实面临很大的压力,一定要有充分的认识,尽快地、尽早地提前谋划替代产业,做到未雨绸缪,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

转变观念建立虚拟概念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副主任 赵振华

    究竟怎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我是从两个层面来理解的。

    第一个层面,就是与我国曾走过的传统工业化道路相比,我们应闯出一条新路。

    传统的工业化道路有几个特点:靠计划机制来配制资源,这已被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所证明,其效率是低下的。现在要走新型的工业化道路,就应该是通过市场机制来配制资源;粗放式增长。这导致了现在大家都在谈的资源大量浪费、环境的高污染、经济的低效益等;以“牺牲”农村部分利益为代价,维护了城市的利益,维护了工业的发展。

    如何闯出一条新路呢?我着重谈以下三个方面。

    以市场为基础,来构建节约型社会。节约是一种约束,但靠什么来约束、怎么约束,核心就是要有一个市场机制,特别是建立一个合理的价格机制。大家现在都在谈能耗高的问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家用小汽车多。为什么人们不多选择耗能低的小汽车呢?核心问题是成品油价格不到位。

    转变观念,建立虚拟的概念。目前,电不够用了,我们就建电厂,石油不够用了,我们就进口石油或者大力开发新油田。我们能不能转变一下观念,建立一个虚拟油田,或者建立一个虚拟电厂。这并不是遥远的。据我所知,江苏已开始使用虚拟电厂进行实验了。江苏缺电,他们不是新建电厂,而是建立节约电的一套体系,通过把建电厂的投资,投到制造节能灯泡、用户设备改造等体系上去。

    完善相关制度。前一段时间有人说,浙江是“零资源”省,却搞成了现在这么一个大发展形势。后来我说,不能单纯说浙江是一个“零资源”省,浙江有两个大的资源,一是市场机制,二是人力资源。拥有这两者,浙江才有能力发展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走出一条新型化、节约化的道路,需要不断修订和完善我们的制度。

    第二个层面,与发达国家曾走过的路相比,新型工业化道路不能再走它们的老路,不能亦步亦趋。这里,我主要有以下几点认识。

    18、19世纪,欧洲在工业化过程中,造成大量失业。因此,在工业化的过程中,我们要减少失业,或者说增加就业的道路。只有这样,社会才能稳定,社会稳定反过来又支持工业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给我们的教训是,在工业化过程中,不能单纯提高效率,而要考虑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而且,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走的是一条先增长后治理的道路,也就是先污染环境,再治理环境。这方面,伦敦、巴黎、东京等都是典型例子。下一步我们不能再走这样的路。经济增长不可避免会给环境带来影响,我们应该边增长、边治理。经济发展了,我们腰包鼓起来了,但是我们用钱是买不到一个良好环境与清新的空气的。

    另外,西方国家工业道路是先工业化后信息化。但是,我们现在还处于工业化中期,信息化又来了。国内有一种观点认为,像西方国家那样,搞了工业化之后,接着搞信息化。我想是不行的。我们在技术革命也好、产业革命也罢,已错过了三次机会,使我国综合国力相对世界其他国家来说是在降低。还有一种观点,既然信息化来了,我们不搞工业化,赶快搞信息化。我觉得也不行。信息化的基础是工业化。我们惟一可选择的,就是工业化和信息化并轨的这条道路,通过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解决资源短缺的根本途径在于提高利用率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吕政

    从2002年开始,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快速增长时期。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资源性产品供不应求的矛盾。我国经济的高增长是以能源、原材料的大量消耗为代价的。这种趋势还将持续下去。资源性产品供给不足是制约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的突出矛盾。

    首先是由于我国工业化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与美国等工业发达国家已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特别是消耗能源、原材料的重化工业持续高速增长。这种变化,主要缘于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在基本实现小康之后,消费结构出现新趋势;城镇化步伐逐步加快;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三方面。这些因素导致对能源、原材料需求的增加。

    其次,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的自然资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石油、铁矿、铜矿、铝矿等自然资源的禀赋条件差,人均占有资源水平低是能源、原材料供不应求的客观原因。

    第三,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平均工业技术水平落后,降低了资源利用效率。资源的利用效率可分为开采效率、加工转换效率、终端利用效率三个环节。我国资源利用率不仅表现为终端利用效率较低,在开采和加工转换环节效率也低于国外同类行业。

    就生产过程的能源消耗来看,我国综合能耗普遍较高,一般比国外同类设备或技术高出10%以上。我国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是逐渐提高的,但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开采、加工转换和终端利用效率低,使我国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

    降低能源、原材料等资源性产品的消耗,是解决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的一项紧迫性、战略性的任务。

    解决资源供给约束问题,一是要加强对资源开采过程的管理。对滥采乱伐、资源回收率低的开采行为,应大幅度提高带有惩罚性的资源利用税,使浪费资源的矿业经营者无利可图。其次,提高市场准入的标准,对单位产品资源消耗达不到国内平均先进水平的投资项目,不准投资兴建,环境保护部门不予立项,土地管理部门不批给土地,银行不发放贷款。

    三是要优化产业结构、依靠技术进步。在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和服务业的同时,积极推进产业升级,积极发展消耗资源少的技术密集型产业。

    四是要调整企业组织结构,促进资本密集型行业的生产要素向技术先进的大企业集中。在需要大量消耗能源、原材料的重化工业,如发电、石油化工、钢铁工业等行业,大企业的技术经济水平要高于中小型企业。为了减少资源浪费和保护环境,在宏观调控中,严格限制中小型钢铁厂、发电厂、水泥厂、电解铝厂、炼油厂的新建是完全必要的。以局部利益服从全面利益为出发点,关掉技术落后、规模不经济的高耗能小企业,有利于全社会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

    五是要形成既适合我国国情又能够逐步走向现代化的消费方式。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的自然资源少,治理和保护环境的压力大,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模式不可能以美国等工业发达国家为标准。比如,私人轿车只能是有限普及,而不可能全面普及,城市及城际之间的交通仍然应当以方便、快捷的公共交通为主导。大中城市的住宅建设,必须从维护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出发。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应当走一条既能使十几亿人民普遍享受现代工业文明的物质技术成果,又能有效节约资源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赋予石油企业的任务

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博士生导师 张汉亚

    我国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而且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还要继续增长,人口还要继续增加,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特别是我国能源紧缺,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这样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路子。

    针对能源不足,国家提倡节能,对解决我国石油资源相对不足,应该说非常必要。但是,对于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光靠节约是解决不了长远问题的。建设节约型社会,既要节约又要开源。我认为,从开源的角度上看主要有以下方向:加大我国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到境外去购买和开发油气资源;开发可替代石油的资源。

    对于石油企业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的任务,我提出个人的五点建议。

    要加大勘探力度,努力增加石油和天然气的后备储量。石油储量特别是探明可采储量至关重要,是我们发展的重要依据之一。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在增加油气可采储量方面还有很大潜力。这就要求,一方面国家要进一步采取积极政策,为石油企业提供更大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既促进石油工业的发展,又为国分忧,提供更多的洁净油气资源。

    要加快边境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当前,世界各国对石油的争夺和控制日趋激烈,加快边境地区的油气资源开采,应该说是各国在争夺和控制资源方面的一个重要手段。国家要提供这方面的政策支持,企业也要在这方面加大投入。

    要树立正确的储备观。我认为石油储备较好的办法是,把境内的油气田作为国家和油气的战略储备库,改变当前不断增加国内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的做法。从这个角度看,大庆建立百年油田的目标,是值得称赞的壮举。真正的战略储备要放在油田。国家在做战略储备的相关研究时,要跟石油行业互相联合,共同研究哪些油田可作为战略储备油田。而作为战略储备的油田,就尽量少开采,甚至勘探之后不开采。当然,这对我们石油企业是不利的。因为如果有很多油田勘探出来了,却不让你开采,这是一种浪费,或者说没有产品你就没有利润。那么,国家可以考虑给予战略储备油田一定的经济补偿。总之,国家要考虑涉及这一问题的一系列政策。

    同时,要加快“走出去”步伐,不断扩展国外的资源渠道。这几年几大石油公司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积累了宝贵经验。当然,国际合作涉及当地经济政治,甚至民族风俗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今后石油企业要更加注重信息的收集和调查研究等工作。一句话,要加大国际合作的战略研究和部署。

    另外,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竞争力。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来讲,我觉得石油企业在提高科技含量、提高技术质量等方面还有很大空间。石油企业必须依靠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增长方式,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效益,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