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标准吧 > 标准信息 > 技术性贸易措施对外贸杀伤力加大

技术性贸易措施对外贸杀伤力加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传统贸易措施如关税配额等对国际贸易所起的作用逐渐削弱,而以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日益明显。许多WTO成员为了保护其国内产业和市场,凭借WTO规则,纷纷采取技术性贸易措施,提高市场准入要求。

  据WTO统计,从1995年至2007年5月31日,各成员通报影响贸易的新规则总量23897件,其中技术性贸易措施16974件,占总量的71%。这些技术性贸易措施涉及面广、隐蔽性强、技术性高,会对全球国际贸易产生长期的影响,特别是会对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带来不利影响。

  据商务部世贸司张向晨司长介绍,为了摸清影响的具体情况,商务部每年开展全国性调查。近期,商务部在全国范围内对2006年度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显示,2006年度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对外贸易仍然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仍然是我国加入WTO后过渡期的一项重要任务。

  2006年,我国有15.22%的出口企业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海关编码22大类出口产品中,有21类产品遭受到直接损失,比2005年增加3大类;出口行业遭受直接损失金额达758亿美元,同比增加9.7%,占2006年全国出口贸易额的7.82%;企业为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所增加的生产成本262亿美元,同比增加20.74%,约占2006年全国出口贸易额的2.71%;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给我出口企业造成的贸易机会损失共计1437亿美元,约占2006年全国出口贸易额的14.83%。

  其中,食品土畜行业仍然是受影响面最广的行业,约有35.98%的出口企业遭受不同程度的影响,直接损失43亿美元;机电高新领域成为受损最严重的行业,直接损失462亿美元,占当年全部直接损失的6..95%;受影响最大的地区仍然是深圳、广东、江苏、上海和浙江等东南沿海出口大省;欧美对我的影响相比较略有减少,日韩影响增加。

  张向晨认为,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3种:提高标准是最主要方式。2006年,发达国家采取的技术壁垒形式没有太大变化,分别有67.9%、61.5%和47.7%的出口企业受到标准提高、检验检疫项目增加和制修订法规的影响。安全方面是措施的最主要内容。安全、环保、卫生、包装、标签是遭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的主要内容,分别有58.4%、43.5%、37.8%、31.7%、18.3%的出口企业遭受影响。保护国内产业是最主要原因。受调查的受损企业普遍认为,发达国家采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主要原因依次为:保护国内产业、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科技发展水平不同、歧视性待遇。

  我国出口企业当前面对的主要困难是资金和信息问题。调查发现,有45.8%的企业认为,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主要困难是“资金缺乏,难以进行技术改造和获得国际认证”;29.8%的企业认为“信息不灵,不知道对方规定已经改变”;28.2%的企业认为“渠道不畅,受到不公正待遇不知道向谁反映”,26.3%的企业认为“没有技术服务,缺乏技术解决方案”,20.6%的企业认为“技术水平差距较大,无法达到对方的技术要求”。

  专家建议,做好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应对工作,应加大多双边交流与磋商力度,增加技术法规透明度。要尽可能早地参与国外技术法规的拟定进程,利用WTO等平台积极联合其他有共同利益的国家,增强话语权。督促其他世贸组织成员切实履行透明度义务,帮助企业及时、深入了解国外技术信息。政府、中介和科研单位协调一致,帮助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引导企业直接采用国际标准,通过国际认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快企业技术升级。政府需要加大力度,制定特殊政策,加大资金投入进行技术改造,提升技术水平。建议尽早完善和整合现有的信息交流平台,及时提供国外相关法规、标准、认证等信息,跟踪最新动态,提供应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