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标准吧 > 标准信息 > 中国家电竞争已从拼价格、比服务步入“标准竞争时代”

中国家电竞争已从拼价格、比服务步入“标准竞争时代”


    从格兰仕打造“微波炉标准”、海尔创建“鲜风空调标准”,到最近美的“标准门”事件,此起彼伏的“标准”争夺战,标志着中国家电业已从拼价格、比服务,开始向标准竞争时代过渡。

    在家电竞争走向“标准时代”的关口,长虹抛出的“三部曲”战略一石激起千层浪,成为业界持续关注的焦点。这个剑峰直指行业“标准”话语权的战略,能否把曾经称霸业界的长虹,重新送上“一流企业卖标准”的新霸主宝座呢?

    “地企”变“国企”:重金研发能否“定天下”?

    研发投资少、研发能力弱,是许多中国家电企业的通病。作为高端竞争的标准战,实质就是企业之间的实力比拼。深谙此道的长虹,将竞争的第一步棋,落在了巨资投入研发项目上。

    据长虹新闻发言人何克思介绍,长虹的研发经费正在逐年增长,去年为13.7亿元,今年将超过15亿元。与去年相比,长虹今年的研发总投入增加5%以上,研发经费支出与销售收入占比增长超过5%。

    巨额研发资金,正在为长虹编织一个全国性的研发网络:在大本营四川,以虹微公司为主体,建设IC设计和嵌入式软件基地;在深圳,依托技术优势,建设移动通信、机顶盒、移动音视频终端基地;在北京,立足人才优势,建设信息家电产品基地;在上海,凭借市场优势,建设固网信息终端基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副主任陆刃波认为,中国家电企业不少,但许多走不出“地方”的窠臼。长虹的研发网络,整合了国内的地域优势、人才优势和市场优势。这种全国范围内的资源配置,为长虹今后的标准竞争打下了多方面的基础。

    “制造”变“创造”:高科技能否甩掉低附加值?

    没有人怀疑中国家电的制造能力。但从国产手机到平板电视,几乎所有的中国企业,都属于制造业的行家里手,核心技术则基本掌握在外资企业手中。能否突破这一行业软肋,是决定长虹在本轮竞争中胜出的关键。

    核心技术缘于创新。长虹的第二步棋子,是建立多层次的创新体系:公司层面有战略技术委员会;在外部,与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建立技术研发战略联盟;在内部,建立员工创业计划,实施项目团队“利益分享计划”等激励措施。

    高层的重视,经费的增加,激励机制的建立,全方位地激发了长虹的研发活力,专利申请呈“井喷”态势。数据显示,去年长虹累计专利申请数量达226件,同比增加113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43件。

    “井喷”的专利奠定了长虹三大核心技术能力:以虹微公司为主体的IC芯片开发能力;以长虹国家级技术中心为主体的嵌入式软件开发能力;以长虹工业设计中心为主体的工业设计能力。

    家电业属于高科技行业,但一直戴着低附加值产业的帽子。长虹三大核心技术既包括IC芯片,又包括软件开发,还包括硬件制造。陆刃波认为,此三者将使长虹拥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从而有望摆脱纯制造企业的尴尬,步入创造者的行列,并带动中国家电业整体回归到高附加值产业的本来轨道。

    “拼价格”变“定标准”:标准话语权能否成为市场主导权?

    “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品牌,三流企业卖产品”。在3C融合的时代,谁掌握了技术标准的制定权,谁就是家电市场的主导者。

    今年6月,长虹推出了首台国产103寸超大尺寸全高清等离子电视。此款汇聚了等离子技术精华的电视,成为国产等离子电视的新标杆,理所当成地成了市场“新宠”。

    长虹还在谋求“标准”方面更多的话语权。何克思说,长虹目前已是IGRS、AVS、DRM、UCPS等多项标准制订的核心成员单位;去年,长虹牵头成立闪联网格技术小组,并出任组长单位;在闪联标准1.0版基础上,完成了《IGRS AV应用框架》和《IGRS DVD应用框架》标准提案,并主要负责起草两项标准文件。

    除了闪联电视、IPTV机顶盒等多种标准产品外,长虹还向AVS标准组织提交了3项提案,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了3项发明专利申请。

    中国家电协会副秘书长陈刚认为,在“标准竞争”时代,“三部曲”战略具有标本意义,可望使长虹抢得先机,重树行业龙头形象。但是,今日的家电行业,已远非昔日国内企业关起门来自家玩的游戏格局,要和国际巨头“切磋”技艺,长虹还有更多“标准”攻坚战要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