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发布的背景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根据科学发展观,速度是个战略问题、质量也是个战略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只有速度方面的衡量指标,没有反映质量状况的指标。质量竞争力指数的出台,弥补了这一不足,使我国宏观质量状况有了量化的衡量指标,是科学发展观在质量工作中的具体落实和体现。
从宏观层面上看,质量竞争力指数是各级政府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重要辅助手段。发布质量竞争力指数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是有助于准确掌握我国质量状况。多年来,我国基本是采取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做法,用来测量和监控全国产品质量。质量竞争力指数的建立,则是在原有产品质量监测的基础上,从质量现状和发展潜力两方面为测量国家宏观质量水平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尺度,为我国定量评价质量提供了有效手段。
二是有助于科学制定质量政策,提高工作有效性。通过对行业、地区的质量水平和发展能力进行比较分析,可以为改进产品质量,提高质量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指明方向。根据这些分析,政府可以更科学地进行宏观经济决策,确定经济增长和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推动我国经济走上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
三是有助于查找存在的质量问题,实施质量改进。通过连续监测国家质量竞争力指数能够发现行业和区域经济增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质量水平和发展能力的波动或下滑问题以及质量资源投入不足等问题,帮助政府制定相应的质量政策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从微观层面上看,质量竞争力指数是企业提高质量竞争力的科学工具。质量竞争力指数的出台,对于引导企业重视和改进质量工作有着积极的作用:
第一、促进企业了解标准与技术水平的实际状况,重视国家对产品质量的监督与抽查结果,关注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进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第二、推动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改进实物质量水平和质量管理水平,增加科技投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第三、为企业提供了与竞争对手进行水平对比的平台和技术框架。通过这种比较,企业可以找出自身在质量经营中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的加以改进和提高。
发布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目的是引导企业、政府和社会都来关心和重视质量问题,推动管理创新和技术进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
问:能否通过对2006年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的解读,来分析当前我国质量工作的形势?
答:2006年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7998,与2005年相比提高了100分,继续保持了稳定上升势头。21个行业的质量竞争力指数与2005年相比也有了明显提升。电子通信、仪器仪表、电气机械、橡胶制品、黑色金属、医药制造、有色金属、专用设备等8个行业的指数排名靠前。18个地区制造业的质量竞争力指数与2005年相比进一步增加。上海、江苏、广东、浙江、重庆、北京、福建、天津等8个省、市的质量竞争力指数名列前茅。当前我国质量的形势,用一句话概括,可以说:总体质量水平稳步提高:一是原材料和装备类产品质量大幅度提升。有色金属和石化行业主要产品的技术标准和实物质量已与国际水平接轨;二是消费类产品质量和档次大幅度提高。家用电器等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本食品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0%以上,出口商品合格率达到99%以上;三是高新技术产品性能明显提高。通信网络设备、新一代移动通信、数字音频视频、新型显示器件等产品的主要功能和性能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我国在产品质量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分产品档次低,可靠性不强,标准水平低。对此,我们应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
问:如何看待不同地区或不同行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得分与排名的变化?
答:行业和地区质量竞争力指数得分变化反映的是,行业和地区适应市场能力和技术标准等包括节能减排新要求的情况。市场和技术标准要求在不同的年度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市场和技术标准对质量的要求每年都在提高。如果某个地区或行业的质量水平和发展能力的进步落后于新的要求,质量竞争力就必然会呈现出下降趋势,反映在质量竞争力指数的测算结果上,就是得分和排名的下降。反之,如果某个地区或行业的质量水平和发展能力的进步适应新的要求,其质量竞争力就必然会呈现出积极上升的态势,反映在质量竞争力指数的测算结果上,就是得分和排名的提升。
在解读不同地区或不同行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得分与排名的变化时,应有三个基本认识:第一,客观上市场和技术标准要求总是在不断提升。第二,质量竞争力指数得分与排名的增长意味着相对于不断提升的市场和技术标准要求而言,质量竞争力的提升幅度更大,发展势头更好,这样的地区或行业的质量水平和发展能力的改善幅度往往更为显著。如果持续保持这样的优势,这些地区或行业将最终形成稳定而持久的质量竞争优势。反之,则意味着质量竞争力没有变化或略有下降。对这些地区或行业而言,质量竞争力指数就是一个警示指标。第三,质量竞争力指数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质量竞争力指数得分与排名的变化体现了12个观测变量升降变化的综合效应。
问:质量竞争力与行业或地区制造业的规模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一些规模很大的行业或地区的质量竞争力却不强?如何理解传统制造业的质量竞争力指数要低于高新技术行业?
答:发展规模实质上反映的是经济增长的数量问题。质量竞争力指数所反映的是经济发展的质量问题。应该说质量竞争力指数的高低与行业或地区制造业的规模有一定关系但没有必然联系。
对于传统制造业的质量竞争力指数要低于高新技术行业的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
一是从技术上看,传统制造业与高新技术行业相比,无论从生产设备的技术水平上,还是从是否掌握关键技术、新产品开发水平上都有差距,特别是在创新能力方面。二是从管理上看,高新技术行业的发展一般起点较高,因而质量管理的要求和水平也相对较高。
问:质量竞争力指数的高低能否对消费者的产品选择起到引导作用?
答:质量竞争力指数是一个宏观指标,是对某个行业、某个地区以及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的整体发展态势的综合性评价指标,而不是针对具体产品实物质量水平所作的评价。因此,某个地区或行业质量竞争力指数的高低并不能简单等同于这个地区或行业的产品实物质量水平高低。消费者在具体消费或购买某个产品时,还要对这个产品的实物质量信息和价格信息进行综合判断。
问:质量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相关,作为主管全国质量工作的部门,今后是否还会发布其他质量指数?
答:早在2002年,国家质检总局就开展了国家宏观质量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工作,并构建了总体框架,研究建立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是主要研究工作之一。2004年8月,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研究趋于成熟并通过正式验收。去年9月12日,我们和国家统计局一道,联合向社会正式发布了2005年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是研究成果投入实际应用的具体体现。
目前,我们仍在开展相关领域的其他研究工作,涉及地区、行业、企业质量竞争力的评价。我们的计划是,项目研究成熟并经过试运行的检验后,逐步投入实际应用。今后我们还会择机推出新的质量指数,以便对国民经济的更多领域的质量状况进行定量评价,满足我国质量事业和宏观质量监管工作不断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