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们、先生们:
在风和日丽的春天,与大家欢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经济发展大计,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首先,我代表国家发展改革委对论坛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根据会议的安排,这里,我向大家介绍过去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以及未来促进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取向。
过去的五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五年。在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和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的情况下,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扎实推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经济总量显著扩大。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66万亿元,比2002年增长65.5%,年均增长10.6%,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四位。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企业利润连年大幅增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年均增速超过30%。财政收入达到5.13万亿元,增长1.7倍。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五年新增电力装机3.5亿千瓦,是1950年到2002年53年的总和;新增公路19.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8万公里;新增铁路营运里程6100公里;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568个。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粮食连续4年增产,2007 年达到50150万吨,比2002年增加4444万吨。工业结构加快升级。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2007年达到7.8%,比2002年提高2.2个百分点。依法淘汰了一批不符合安全生产、环保条件或严重破坏资源的落后产能。服务业稳步发展。五年年均增长超过10%,现代服务业呈现加速发展势头。
——节能环保迈出新步伐。2007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在2006年降低的基础上,又递减了3.27%;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近年来首次出现“双下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加大。2003年以来,全国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总面积近3200万公顷,退牧还草3460万公顷。燃煤电厂脱硫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2007年又有1.1亿千瓦火电机组安装了脱硫设施,累计已超过全部火电装机总量的50%。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区域发展呈现新格局。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明显进展,重点地区和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东北地区大型粮食基地建设不断加强,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成效显著,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进展顺利。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现代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地位日益突出,能源原材料等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东部地区在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动体制改革、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体制改革实现新突破。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先后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牧业税、农业税和屠宰税。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邮政、电力、电信、民航、铁路等行业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汇率形成机制和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重大步伐,人民币汇率弹性进一步增强。统一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投资体制改革和价格改革又有新进展。
——对外开放取得新成绩。进出口总额由2002年6208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2.17万亿美元,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三位,机电产品出口占全部出口的比重由48.2%提高到57.6%。利用外资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企业对外投资合作取得可喜成绩。
——人民生活有了新改善。五年来,平均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000多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00万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由2002年7703元增加到2007年1378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476元增加到4140元。居民消费能力进一步增强,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92万亿元。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突破2亿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已扩大到全国86%的县。
——社会事业发展呈现新局面。科技方面,颁布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2年1.07%提高到2007年1.49%。教育方面,2007年,西部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攻坚计划如期完成,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卫生方面,疾病预防控制和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基本建成,农村医疗条件明显改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
虽然今年年初中国南方地区遭遇了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总体上依然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头两个月,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40.2%,增幅为近五年同期最高。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0.2%,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3%,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3%。农业生产平稳,苗情总体较好。工业开始放缓,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4%。
女士们、先生们: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描绘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更高要求,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目标,促进又好又快发展,关键是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要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转到调整结构、促进协调发展、提高质量效益上来,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健全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稳定居民消费预期,促进即期消费。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科技投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和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全面启动大飞机、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等国家重大专项,在信息、生物、节能减排等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工程中心,支持一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强化和完善涉农补贴政策,促进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发展,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大力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海洋等高技术产业,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围绕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装备、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等关键领域,推进重大装备和关键零部件自主研发,引导和推进钢铁、汽车、水泥、煤炭、造纸等领域企业的兼并重组。制订并实施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新兴行业、新型业态发展,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着力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今年要再关停小火电1300万千瓦,淘汰水泥、钢、铁落后生产能力5000万吨、600万吨、1400万吨。落实和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价格、财税、金融等激励措施,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和重点工程建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强化污染防治,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促进生态修复。认真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组织实施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继续支持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落实促进中部崛起的政策措施,加快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和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提升中部地区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进一步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完善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布局。
——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积极调整进出口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创新境外投资方式,鼓励和规范企业对外投资合作。
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制约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完善所有制结构。继续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加快垄断行业改革,继续推动电网企业主辅分离,全面推进邮政体制改革,制订铁路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研究电信企业全业务经营模式。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努力实现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进一步打破行政性垄断和地区封锁,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发展土地、技术和劳动力等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加强宏观调控体系建设。继续深化预算制度和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改革资源税。继续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加快国有金融企业股份制改革,加强证券、保险、期货等金融市场制度建设,改进金融监管,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健全和严格投资项目市场准入制度,改善核准制和备案制。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财政、货币、土地政策,不断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女士们、先生们:
在座的诸位,有很多是来自各国政府、国际组织的高级官员、跨国企业的领导人和国内外知名学者,对中国经济发展都给予了高度关注并发挥着积极作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真诚地希望大家利用这个机会,加强交流和沟通,增进友谊与合作,共谋更加美好的明天。
最后,预祝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8年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