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4日,中机联专家委召开机械工业经济运行专题研讨会,围绕两化深度融合的具体内涵、关键环节、重点内容等,交流探讨促进行业两化深度融合的重点工作及政策措施建议。中机联执行副会长、专家委副主任蔡惟慈主持了会议,专家委委员、执行副会长宋晓刚和专家委有关委员、中机联有关部门负责人、专业协会领导与专家近三十人参加了研讨会。
研讨会上,宋晓刚副会长首先对工信部等五部委发文《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主要措施等四个方面做了解读,并通报了中机联近期推动行业两化深度融合发展的主要工作。各专业协会也重点介绍了本行业两化深度融合的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两化融合”是机械工业由大到强的重要途径,要清醒的认识到现阶段行业两化融合工作的特点和问题,不能盲目照搬西方信息化发展模式。
奚家成委员在会上谈到,机械工业的信息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具有时代特征的信息化,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尚未成熟,盲目照搬西方的信息化发展模式存在较大问题。西方国家的工业化经过了机械化、电气化和自动化,特别是近30年的自动化阶段建立了进入信息化的必要条件,即生产过程的“规范化、装备化、集成化”。“规范化”排除生产过程的随意性,“装备化”降低人为因素影响,“集成化”使断续制造过程连续化和企业管理集约化。生产过程的规范化、装备化、集成化是实现两化融合的基础性和根本性条件。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机械工业不必按照西方先自动化再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但进入信息化所需的基础必须具备。建立以生产过程信息化为基础的现代生产管理体系是当前推进机械两化融合的重点和难点。奚家成委员建议,首先,设立企业改造项目条件,即项目完成必须建成生产过程信息化系统。其次,建立市场准入机制,以汽车、内燃机、工程机械等快速发展的行业为试点,3年为期限,将生产过程信息化作为企业的市场准入条件。最后,鼓励发展两化融合服务公司,鼓励制造业企业中有能力提供服务的信息化部门分离出来,成立专门的两化融合服务公司,为行业内企业开展信息化工作提供专业服务。
宋晓刚副会长在会上强调,第一,IT基础和生产过程现代化既是实现两化融合的基础性工作,同时也是“两化融合”的保障性工作,基础打不好,“两化融合”无从实现;第二,要充分借鉴行业内信息化成功案例的经验,优化企业业务流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第三,各分行业要按照工信部的相关要求,不搞一刀切,对不同细分行业企业进行分类推进,有序开展工作;第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作,机械行业企业要进一步加强与IT企业的合作;第五,推进两化融合,要做到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对于量大面广,水平参差不齐的中小企业,各分行业要通过人员培训、典型示范等多种渠道开展推动工作;第六,各分行业要结合日常工作,密切关注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对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做到心中有数。将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产品信息化水平、促进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节能减排、促进安全生产等作为两化融合的重点。
蔡惟慈副会长在会议总结中指出,中机联在机械工业“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主攻高端、创新驱动、夯实基础、两化融合、绿色为先”五大战略,其中“两化融合”战略是实现产品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是行业实现由要素投入支撑发展转向创新驱动的必要措施,此次专题讨论会再次印证了五大战略的指导性和重要性。生产过程信息化是断续工业的共性问题,也是实现两化融合的突破口,而产品信息化是机械工业的区别于其他工业行业的特点之一。产品是企业面向用户的最终界面,信息化和智能化是产品高性能、高品质的最主要标志。如何在饱和的市场中寻找新的增长点、新的突破点,实现产品结构调整,主攻高端是必由之路。
蔡惟慈副会长还强调,“老话新解,深度推进,争取支持,贵在自危”, 从“机电一体化”到“机电仪液一体化”,再到“两化融合”,随着技术进步和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深化,不断出现新的认识,“两化融合”这个话题不会到“十二五”为止,老话不断求新解,要用新解来突破机械工业发展中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