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标准吧 > 标准信息 > 提升质量效益皮革业“十二五”确定八大目标

提升质量效益皮革业“十二五”确定八大目标


  在最近召开的中国皮革协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七届一次理事扩大会上,备受业界关注的《皮革行业“十二五”规划指导意见》正式发布,成为“十二五”时期引导皮革行业发展的统一纲领和行动指南。据了解,《意见》由皮革协会牵头,各地方皮革协会商会参与,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共同编制完成。

  国际皮业贸易协会主席、中国皮革协会名誉会长张淑华表示,“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皮革行业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要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将皮革行业从主要依靠速度、规模、价格进行竞争的发展方式,转变为主要依靠质量、标准、技术、服务、创新能力和品牌影响力进行竞争的发展方式。

  六问题制约发展

  《意见》从行业发展速度、外贸出口、城乡就业、产品质量、产业集群、清洁生产、配套行业、民营经济、行业自律、国际交流等十个方面系统总结了“十一五”时期皮革行业取得的主要成绩。指出,“十一五”是我国皮革行业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阶段,稳固确立了世界皮革大国的地位。这得益于我国社会环境安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也得益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我国皮革行业承接了全球产业转移的良好机遇,依托了国际皮革行业之间广泛的技贸交流与合作;更得益于我国皮革行业产业链完整,生产规模大,可低成本生产各种质量要求产品、满足全球不同层次市场需求的优势。

  《意见》同时指出行业发展的六大问题:

  1.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深层次矛盾突出。

    产品结构方面,现有产品结构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表现为低端产品地区性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问题日益突出,而中高端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企业结构方面,在规模效益显著的皮革行业,很多大企业不大不强不优,小企业不专不精不特,导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经济效益难以提高。布局结构方面,皮革行业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中西部和东北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出口结构方面,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欧日等传统市场,新兴市场份额较小,尚未形成多元化格局。

  2.外贸依存度较高,对外贸易摩擦频发。

  随着国际贸易往来的日益频繁,我国皮革产品出口贸易摩擦事件呈上升趋势。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皮革行业出口以中低档和贴牌产品为主,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另一方面也是各国普遍加强了贸易保护措施来刺激本国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十一五”期间,以欧盟为代表,对我国皮面皮鞋发起反倾销调查,征收反倾销税;秘鲁、加拿大、巴西、阿根廷等国也分别对我国制鞋业采取了贸易保护措施;在俄罗斯发生中国鞋被扣、西班牙发生火烧中国鞋等事件。贸易摩擦的形式复杂多变,常态化的特征更加突出。

  3.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品牌水平有待提高。

  皮革行业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发挥产业链完整、加工能力强等比较优势,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在自主创新方面投入不足,产品设计理念和手段相对落后,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缺乏,企业多采取贴牌加工方式,在国际皮革产业分工中总体仍处于中低端位置。“十一五”期间,尽管已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自主品牌,但距离国际高端品牌还存在明显的差距。

  4.信息化基础薄弱,应用层次亟待深化。

  我国皮革行业的信息化基础薄弱、应用水平较低,尤其是在软件应用和人才基础两个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不足。企业信息化主要集中在比较初级的层面,比如简单的办公软件应用,或者使用单一功能的软件模块,但各个功能模块间没有实现完全的自动数据交换,信息延迟且需要大量手工同步工作,信息整合度较低,没有最大限度发挥信息化的潜能。

  5.渠道建设滞后,缺乏国际营销网络。

  在整个皮革产业链中,我国皮革行业出口的流通环节和终端环节大多掌握在国际贸易商手中,没有定价权,只能赚取生产环节的微薄利润。在商务部“走出去”战略的引导下,品牌企业开始在国际市场尝试做终端销售,并逐步进入了百货业态市场。但由于网点少,物流成本高和补货困难等问题的困扰,使国际销售网络建设面临诸多考验。

  6.制革原料皮缺口大,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我国制革原料皮缺口近50%,远远不能满足制革行业的需求。我国畜牧业仍以粗放经营为主,原料皮部位差大、伤残多,原料皮加工水平不高,营销方式粗放,影响了成品革的质量。制革行业还面临着通过调整结构,发展循环经济,降低单位产品能耗、水耗和污染物的艰巨任务。此外,由于科研和资金方面投入不足,使我国的制革污水治理效果和废弃物综合利用,都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着较大差距。

  机遇与挑战并存

  《意见》指出,“十二五”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皮革行业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

  首先,经济全球化仍是皮革行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十二五”时期,经济全球化将在曲折中继续深入发展,仍将为皮革行业发展提供诸多机遇。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国皮革行业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充分利用国外市场、资源、技术、设备、人才和管理经验,加快“走出去”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行业进步和转型升级。此外,全球消费市场需求的恢复和增长,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居民消费结构的调整升级,也将带动皮革制品市场需求的稳步增长。

  另外,扩大内需等政策带动消费需求增长和结构变化。“十二五”时期,国家把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保障,为皮革等与日常消费密切相关行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意见》认为,皮革行业“十二五”也将面临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

  一是国际贸易争端将日益频繁和复杂化。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各国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利益、增加就业和占领市场,除反倾销、反补贴等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外,还有可能设置碳关税等绿色壁垒,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将不断增多,国际贸易摩擦将呈现常态化和复杂化,我国皮革行业的外贸发展环境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

  二是国际汇率的不稳定还将持续。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汇率机制在金融危机下受到重创,单一美元地位受到挑战,其他地区性货币地位将逐步上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将有所提升。不稳定的国际汇率和人民币现行汇率形成机制,将对我国皮革行业的稳定出口和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三是低成本的比较优势逐步弱化。近年来,国际市场上石油、粮食、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特别是新兴国家的迅速崛起,对初级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原材料成本上涨压力加大。从总体上看,未来资源性产品价格将呈现螺旋式上升的趋势。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劳动力的工资水平、各种福利待遇成本都将会显著上升。物价总水平的相对持续上扬,将使传统的制造业失去低成本的比较优势,对我国皮革行业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明确八大目标

  《意见》勾勒出了未来五年中国皮革行业的发展蓝图。同时指出,“十二五”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总体目标是通过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提升皮革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在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和战略调整中争取更多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为从皮革大国跨入皮革强国行列夯实基础。

  《意见》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皮革行业八大发展目标:

  (1)生产效益平稳增长。在稳定出口和扩大内需的带动下,皮革行业产销稳定增长,行业效益整体提升,保持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2%。

  (2)出口产品结构调整优化。鼓励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不断提高自主品牌的出口比重,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行业出口总额年均增长7%。

  (3)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行业组织促进、政府政策扶持的创新体系,形成若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品牌。

  (4)自主品牌占有率显著提高。形成不同层面的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队伍,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显著提高,争创3~5个国际知名品牌。重点扶持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上市。

  (5)特色区域建设稳步提升。注重分类引导,提升现有特色区域的质量和水平,积极培育新兴特色区域,使皮革特色区域总产值占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

  (6)行业人才梯队基本形成。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的行业人才梯队培育机制,积极培养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和中高级技工人才,特别是科研、设计、专利、标准、贸易规则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和国际化人才。

  (7)节能减排取得实效。在全国有条件的地区形成5~8个比较成熟完善的制革集中生产基地,全面推进清洁化生产技术。水循环利用比“十一五”末期提高10%,主要污染物COD排放减少8%,氨氮排放减少10%,废水排放减少10%,基本实现固废无害化处理。

  (8)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积极推进制革、制鞋、皮衣、皮件、毛皮及其制品等主体行业,皮革机械、皮革化工、皮革五金、鞋用材料等配套行业,以及电子商务、物流网络、培训体系、文化创意等全方位的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