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4年的工作,部署2005年的任务。国家质检总局党组李传卿书记将作重要讲话。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2004年工作的简要回顾
2004年是我国实现“十五”计划关键的一年,也是加大标准化工作改革,探索改革标准化工作运行机制,努力实现标准化工作跨越式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全国标准化工作者围绕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较好地发挥了标准化工作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作用。
(一)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突破口,改革标准化工作运行机制,加快了标准化事业发展
去年我们首先是对国家标准的申报立项程序进行了重大改革,实现了国家标准计划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网上公开申报的开放型管理,提高了标准立项的科学性、公开性和市场适应性。去年通过网上申报国家标准计划项目1137项,受理社会提案131项。二是改变了标准制修订经费分配办法,提高了经费使用的有效性和技术委员会的工作效率。三是全面开展国家标准清理,72个行业部门和所有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都参加了这项工作,目前清理工作已进入专家评审阶段。通过清理,要达到废止一批过时的国家标准、抓紧整合或修订一批不适用或结构不合理的标准,提高国家标准的适用性。国家发改委、铁道部、国家海洋局等一些部门在认真完成国家标准清理的同时,还开展了行业标准的清理。四是出台了《采用快速程序制修订应急国家标准的规定》,为急需标准的制定开辟了快速通道。2004年,共批准、发布国家标准近900项,批准、发布国家标准样品163项,共备案行业标准1809项,备案地方标准1490项。
(二)全面落实全国农业标准化工作会议提出的“16288”工程,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
一是加大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力度。全面开展了对农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清理工作,完成了一批重要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各地积极落实9000项地方标准制修订年度计划任务,全年共完成农业地方标准制修订1921项。内蒙古、重庆、新疆等地还制定了地方农业标准发展计划。二是加快落实6000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任务。去年,分别在四川成都、山东烟台召开了南北两片全国农业标准化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总结了示范区建设的经验,并对通过验收的216个示范区承担单位颁发了合格证书。江苏省通过举办全省农业标准化成果展,宣传农业标准化,加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培育的农业品牌产品与市场的联结。截止2004年底,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已累计达到2175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累计达2200个。三是积极推进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确定了以实施《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技术规范》国家标准为依据,实现农产品批发市场各个环节标准化管理的基本工作思路。部分地方已着手进行试点。如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通过建立包括市场基础标准、信息标准、质检标准、交易标准、物流标准、服务标准等内容的标准体系,对市场进行整体规划,分区管理,对交易实行“一卡式”结算的电子拍卖交易方式,规范了市场交易行为。四是积极落实8万人的农业标准化推广人员培训任务,各地制定了相应的培训工作计划,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分层次开展了农业标准化培训,目前已培训6700多人。
(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大了标准制修订和宣贯工作力度
一是围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布推行了一批社会影响大的重要标准。在节能方面,标准委批准发布了《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源效率限定值及能效等级》等6项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国家发改委、建设部、水利部和国家质检总局四部委联合开展了全国资源节约专项大检查,有效地推动了能效标准的贯彻实施。在节水方面,国家标准委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召开了节水标准推进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造纸协会,中国印染行业协会,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中国酿酒工业协会酒精分会联合向全国发出了《强化节水意识贯彻取水定额系列标准》的倡议书,在企业界产生了积极影响。浙江省、吉林省制定和推行《用水定额》地方标准,推动两省节水工作的开展。在节油、节气方面,去年发布了《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国家标准,400多家新闻单位对此作了报道,在汽车生产企业和购车者之中产生了极大的反响。修订了《车用乙醇汽油》国家标准,加速了东北地区全面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进程。国土资源部根据《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开展了新一轮石油天然气摸底,为合理利用天然气奠定基础。在环保方面,国家环保总局制订了一批销毁化学武器的标准,为消除日本遗弃的化学武器对我国人民生命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威胁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海洋局专门发文要求沿海各省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技术规范》国家标准,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上海市、重庆市、河南省、江西省制定了《黄浦江两岸公共环境建设标准》、《造纸业水污染排放标准》、《歌舞娱乐场所消防安全技术标准》等有关环保和公共安全方面的地方标准,为提高地方公共环境质量、加快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消除安全隐患提供了技术保障。
二是加快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推行一批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标准。在食品安全方面,国家标准委会同国家发改委、卫生部、农业部、食药局等部门成立了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加强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了食品标准体系建设的具体部署。并联合发布出台了《全国食品标准2004-2005年发展计划》,启动了《计划》中的166项国家标准制修订任务。现正在开展食品标准清理,轻工、商务、卫生等有关部门积极努力,已完成食品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清理的初审、复审工作;有20个省完成了食品地方标准的全面清理,并上报清理结果。山东省和重庆市开展了食品生产企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和企业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推动企业建立保证食品安全的标准化运行机制。各部门和各地质量技术监督局以2004年世界标准日为契机,举办了形式多样的贯彻国家标准的宣传活动。上海专门编辑了《标准与食品》台历,并拍摄了《标准与食品》系列宣传片,在全市3300多辆公交车的移动电视上播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帮助消费者正确理解食品相关标准,为普通老百姓选购食品提供了指导,真正使标准走进千家万户。在交通安全方面,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发布了《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国家标准,从源头规范车辆设计和生产,为交通部门、公安部门治理公路超载提供了技术支撑。建设部已牵头积极筹建全国轨道交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轨道交通安全标准的制定提供组织保障。在危险化学品安全方面,组织专家制定了40项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等同转化了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安全规范,加快了我国危险货物运输与国际接轨步伐。在安全生产方面,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成立了标准化处,开展了安全生产特别是涉及煤矿等采矿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清理和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研究,强化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三是狠抓对社会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和实施。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信息产业部、中科院等部门的共同推动下,发布了《电子政务主题词表编制规则》、《电子政务数据元》和涉及信息安全的一批重要的技术基础标准,促进了国家电子政务和信息安全等工作。在国信办、税务总局、人民银行、信息产业部、审计署、财政部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批准发布了《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税控收款机》国家标准。在国信办的组织下,济南、成都等12省市开展的企业基础信息交换试点工作,增加了地方政府的税收,提高了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库的质量。在国家发改委和机械工业联合会的大力支持下,配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积极采用高新技术标准化促进传统产业改造,编制完成了“2005~2007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电力部门开展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关键技术标准》专项研究,针对我国西部高原特殊环境,重点研究和制定了25项机电设备环境适应性的国家标准,填补了国内外该领域的空白。2004年共制定100余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对促进电力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国家发改委、广电总局、信息产业部、卫生部、环保总局等部门积极配合国家重点项目和工程,推进社会普遍关注的数字电视、手机辐射、无线局域网、音频编码、第三代移动通信等领域标准化工作,取得了成效。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标准化研究机构加大了重要标准制修订前期研究力度,充分发挥了在研究方面的骨干作用。中国标准出版社和中国标准化协会,发挥各自的优势,积极开展标准出版发行、宣贯培训、信息咨询和技术交流等工作,为企业提供服务,有效扩大了标准的受众范围,提高了标准的社会影响力。
(四)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履行入世承诺,取得新进展
去年,我们成功举办了中美标准与合格评定研讨会。与英国BSI、美国ASTM、美国艾默生电气公司签署了标准化合作协议。建立了中日韩联合工作机制,有效开展了区域间标准化合作。通过两年多的努力,我国承担ISO/IEC的TC、SC的秘书处从6个增加到11个,以我们为主起草或我们的提案起重要作用的国际标准,包括已被批准的和正在履行程序的项目从30多项增加到54项。我们积极履行入世承诺,去年向WTO通报的国家强制性标准达42项。世界贸易组织前总干事穆尔先生来国家标准委访问时,对我国入世后在标准化工作方面取得的进展给予了高度评价。
(五)加强企业标准化工作,夯实企业标准化基础
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也是标准化工作的主体。加强企业的标准化,既是从源头抓好质量的治本之策,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有效措施。各级标准化部门立足于企业、市场及社会的实际需要,围绕企业标准化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加强企业标准备案管理。北京、天津、山东、黑龙江、贵州、海南、重庆、江苏、山西、宁夏等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吸取阜阳奶粉案的教训,组织开展了备案企业标准的清理和复核,对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要求的企业标准及时予以取消。黑龙江省、海南省还实施企业标准备案工作问责制,用制度明确企业标准备案工作人员的权利和责任,使备案工作规范化。
二是开展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召开了试点企业标准化工作研讨会,北京、天津、浙江、福建、辽宁、重庆、山东、广西、河南、江苏在抓好国家级试点企业的同时,部署了省级试点工作,甘肃省政府专门下发了《省政府关于加强工业标准化工作的意见》,要求省重点企业必须全部通过企业标准体系评价。截止今年2月份,各地已有60多家企业通过了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通过试点,这些企业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得到提高,试点工作受到广大企业的好评。
三是积极推动企业产品采标。2004年发布了三期使用采标标志产品目录,共1468个产品。至今,使用采标标志的产品累计达到8003个。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湖北省、安徽省、福建省分别编制了产品采用国际标准计划、目录、指南。河北省开展了“采用国际标准先进单位”评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采标标志”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一些知名企业开始主动使用采标标志,如蒙牛公司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广告中将采标标志证书作为宣传点。
在总结去年工作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标准化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标准化统一管理工作还不到位,部门之间协调合作不够,标准之间交叉矛盾时有发生,导致社会各界无所适从;二是标准制修订速度跟不上市场变化和产业发展的需要,急需我们改变现状;三是标准的宣传推行力度不够,标准的实施情况参差不齐,急需提高企业的标准化意识和质量意识;四是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响应程度很差,亟待强势企业提高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积极性;五是标准化研究工作和基础工作比较薄弱,标准化专业技术机构力量薄弱,标准化信息建设亟待加强。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标准化事业的发展和标准化工作的有效性,必须尽快解决。
二、关于2005年的主要工作
2005年标准化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服务经济、促进发展为目标,按照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的要求,进一步改革标准化工作的运行机制,在完成国家标准清理的基础上,突出六个重点领域,加快我国新标准化体系建设,着力提高我国标准的制修订速度,提高我国标准水平,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我国产品和企业的竞争力的提高服好务,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新贡献。
(一)继续深化标准化工作运行机制的改革,实现标准化事业发展的新突破。
积极探索改革的新思路,努力提高标准化工作的有效性。一是要从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出发,运用市场机制,引导企业成为标准制定和实施的主体,提高标准与市场的关联度,在标准的需求、立项到制定实施全过程探索市场取向的新路子。二是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进一步加大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力度,大力推进国内优势行业和优势企业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尤其要积极鼓励优势企业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使我国的标准或技术方案更多地为国际标准所采纳,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进一步促进我国产品、企业和产业竞争力的提高。三是要进一步完善标准化工作的运行机制,加快我国标准的制修订速度,提高我国标准的总体水平,尽快完善我国标准体系。
我们一定要在去年改革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加大标准推行和实施工作的力度,使企业真正成为标准化工作的主体,不断提高标准化工作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标准化工作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有效性。为此,要采取以下六条措施。
1.抓紧完成国家标准的清理
各部门和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要按照国家标准清理的统一部署,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各阶段任务,从根本上解决国家标准之间,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之间存在的交叉、重复、矛盾的问题以及国家标准适用性差、老化的问题。整个国家标准清理工作要确保在今年三季度完成。
2.认真抓好行业标准清理和备案
各部门、各行业要在国家标准清理的基础上,参照国家标准清理的做法,对本部门、本行业的行业标准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清理之后,要严格执行《标准化法》的有关规定,加强行业标准备案管理。根据国务院决定的要求,国家标准委将对有关食品和农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清理一抓到底。
3.继续推进产品采标工作
各地要结合当地产业特点,制定采标计划,分行业、分阶段、分层次推动本地区的采标工作。对采标工作基础好、以出口产品为主的企业,要推动企业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对具备一定采标工作基础的企业,要根据企业的需要,及时、准确地提供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指南和技术法规等信息;对基础薄弱的企业,要加大宣传工作的力度,提高企业的标准意识,增强企业采标的自觉性。今年,国家标准委将确定重点实施的三类采标产品目录指南,各地要积极引导企业做好采标产品标志备案,鼓励企业在产品包装、标识、说明书及其宣传品上使用采标标志,提高消费者对采标标志的认可度。国家标准委也将加大在有关媒体宣传采标标志的力度,以扩大其影响。
4.进一步加强企业标准化工作
各地要充分运用标准化这一抓手,努力提高企业的标准化意识,加强企业标准化基础工作。重点抓好“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工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新贡献。一是要依据《确认工作细则》,严格确认工作程序,保证确认工作质量,按时完成第一批试点企业的确认工作。要建立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档案,做好确认企业的备案及公告工作,鼓励企业在产品包装、标识、说明书及其宣传品上使用“标准化良好行为”标志。今年,国家标准委将适时召开企业标准化工作推进会,交流企业试点经验,提高标准化良好行为的社会影响力。二是要推进第二批试点。各地在推荐第二批试点企业时,要根据企业对标准体系的实际需要,以食品企业、服务型企业为重点,坚持企业自愿、宁缺勿滥的原则。各级标准化机构要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做好专家组成员的推荐与培训,提高确认人员的水平。加强对专家队伍的日常管理,使专家组要按照全面客观、独立公正、注重实效的原则,认真实施确认,保证确认工作的规范化,提高“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工作的质量和有效性。
5.逐步建立和健全对国外技术法规的评议机制
我国入世之后,对WTO其他成员通报的草案阶段的技术法规享有评议权。可以在评议期内,对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要求其提供制定技术法规的科学依据,表明对有关问题的观点,提出修改甚至反对的意见等。充分利用这个机会是WTO规则给成员国的平等权力,应当好好把握。一旦错过,技术法规正式颁布实施,再要修改,就非常困难。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评议能力的建设。各部门、各行业和各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各相关企业是参与评议的主要力量,要积极更新观念,从制度建设上尽快开展工作,充分发挥现有技术资源的作用,做好评议工作,维护我国家利益。
6.进一步加强标准化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要加强对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统一管理,集中优势资源,提高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有效性。要加大我国承担国际标准化具体工作项目的力度,要以承办国际标准化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动员和组织国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技术对口单位和有实力的企业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秘书处的工作,担任TC、SC的主席和WG的召集人,承担和主持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要加强与我国有重要经济贸易关系和拟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国家、地区在标准化工作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要启动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人才队伍培训规划,对我国从事国际标准化工作的人员进行国际标准化活动规则、标准化专业英语、信息和网络技术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的应用等知识的培训。
(二)紧紧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突出抓好六个重点领域的国家标准制修订和宣贯工作
今年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突出抓好农业、食品安全、节能节材节水、安全生产、电子政务和信息安全、服务业等重点领域的国家标准制修订和宣贯工作,切实取得新成效。
1.积极支持“三农”发展,继续加大农业标准化工作力度
要按照全国农业标准化工作会议的部署,围绕会议确定的“16288”目标,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
一是按照《全国农业标准2003年—2005年发展计划》的要求,加快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在抓好2004年标准项目计划执行情况检查的基础上,落实2005年标准制修订计划。二是进一步推进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切实抓好第四批、第五批示范项目的建设,开展示范区建设有效性评价,实施“农业标准化品牌农产品”创建活动试点工作。三是抓好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标准化。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与商务、农业等部门密切合作,力争在每省5个试点基础上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到2007年完成2000个标准化农产品市场的试点工作。四是继续抓好农业标准化人员的培训。今年标准委将继续举办省级农业标准化人员培训班,为各地培养师资和骨干力量;有关部门和地方也要组织规范化的培训,加大培训工作的力度,切实提高基层农业标准化工作者及广大农民的标准化意识。五是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化数据库。开展包括农业标准制订情况(立项、完成阶段、发布)、示范区工作情况(项目、经费、实施、效果)等农业标准化信息统计工作,及时掌握并发布农业标准化工作动态,实现信息共享,为广大农民和企业适时提供标准化信息服务。
2.加快完善食品标准体系,保障食品安全
尽快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尽快完成食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清理,在初审、复审基础上,对清理结果进行公示、公告。二是组织开展已备案食品企业标准的全面清理,凡与国家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要求不符的,一律取消备案。同时,认真研究强化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的具体措施,切实提高食品企业标准水平。三是对《全国食品标准2004-2005年发展计划》中2005年提出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任务进行分解落实,重点安排食品卫生、食品生产安全、重要产品等400项标准的修订和200项标准的制定任务,力争制修订一批食品安全急需标准。四是配合科技部食品安全专项的研究,加快食品中有害物质限量及其检测方法等重要标准的前期研究,进一步提高食品标准制修订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五是加强《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重要食品卫生标准的宣贯与培训,重点要加大对生产企业的宣贯力度,加强食品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提高企业执行食品安全标准的自觉性。
3.加大节能节材节水相关国家标准制修订和推行力度,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推行资源节约标准,提升传统产业标准水平是缓解资源短缺,改造传统产业的迫切需要,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减轻环境污染,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今年,要重点开展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围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启动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的标准体系研究,重点开展节能、节水、节材标准体系研究,突出抓好清水离心泵、通风机、电动机、电视、照明设备能效标准,医药、味精、合成氨行业取水定额标准,新型墙体材料、绝热保温材料以及生物柴油等一系列节能节材节水标准的制定和宣贯工作。各行业部门和各地方质量技术监督局要从战略的高度去认识推进资源节约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制定政策或采取措施强制推行。二是在编制完成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继续推动规划提出的措施和任务的实施。今年将召开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工作会议,重点部署“工程施工机械”、“金属加工机械”、“石油及石油化工装备”和“汽车制造业”等11个领域的标准研制任务。三是配合实施“数字奥运”,开展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工作,重点包括系统间协议、信息服务、交通专用短程通讯(DSRC)和电子收费等领域的标准化工作,以提高我国道路交通管理水平,为城市交通管理和奥运会交通组织提供科学高效的管理手段。四是加大原材料标准化工作力度,继续推进汽车用钢板国家标准和非钢材料标准化体系的研制和《重金属精矿有害元素限量》相关配套标准的研制,继续推进稀有金属材料、稀土以及量大面广的有色金属材料国家标准的研制,启动有色金属材料资源回收综合利用标准化的研究工作,加强原材料方法标准体系的研究。五是抓好新材料标准化工作。加强对全国纳米材料标准化联合工作组的管理,加快《碳纳米管》等纳米新材料国家标准的制定,抓好纳米材料标准的宣传工作,推动我国纳米材料产业规范化发展。六是在全面规划墙体屋面建筑材料领域标准基础上,加速制订一批新型墙体屋面建筑材料标准,以适应国内建筑工程的需求。
4.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产品出口提供技术支撑,抓好高新技术标准化工作
要在重要产业的重点领域发挥标准化工作基础作用。一是围绕国家信息化的重点工作,积极完善以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信息安全、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软件、中文信息编码标准化为重点的信息标准体系,积极推进金关、金税、金审等政府监管信息化工程中的标准化工作,做好法人基础信息库建设和商品条码推进工程的实施工作,制定安全等级保护、电子签名、数字证书、网络隔离、加密算法等标准,进一步加强信息安全标准化工作。二是抓好高新技术标准制定,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围绕国家确定的高新技术重点出口城市、基地,重点出口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目录,积极制定出口急需的技术标准,推进优势产业高新技术标准化工作。针对欧盟“报废电子电器设备”
及“关于在电子电器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开展专题研究,加快“有害物质检测方法”等急需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三是配合国家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积极推进相应标准化工作。积极推进数字广播电视、通信数字化、全球卫星定位、地理空间信息等领域标准化工作;开展信息安全、防震减灾、应急通讯等领域的应急处理标准体系研究;围绕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标准体系框架的研究和邮政、金融等领域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四是加强工业信息化标准化工作。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和网络化制造系统集成关键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加快企业信息化管理标准的制定工作,加快先进设计制造技术、数控装备、工业机器人系统控制及安全标准的研究和制定;积极开展工业信息化领域控制、通信和功能安全等方面标准的研究和制定。五是加快电力建设重大装备、电网安全及电力建设、高压直流输变电、输变电系统损耗等国家急需标准的制定,开展相关技术及设备的标准研究,抓好电工电子产品安全、家用电器安全、安全防范和电磁辐射安全等重要安全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5.紧密围绕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加大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工作力度
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是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优先制修订一批急需的安全生产国家标准,研究建立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特别是要尽快完善采矿安全、煤矿安全标准体系。调整安全生产行业的标准化技术机构,建立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标准委要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有关部门共同开展“全国安全质量标准月”活动。二是加大机械类安全标准的工作力度,加快安全类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接轨速度,与有关单位联合召开“机械安全标准与制造业安全生产”论坛,推动机械安全产品标准、基础标准的国际交流。三是加强民用爆破器材等国家重点控制产品的标准化工作。标准委将与国防科工委等有关部门做好民爆器材标准化工作,满足民爆器材国家控制管理工作的需要。四是开展与联合国“全球化学品分类及标签协调制度(GHS)”有关的强制性标准的制定工作。做好化学防护服、专用安全用品及各种安全生产规程的标准制修订工作,规范我国危险化学品生产、销售和使用,提高我国安全生产水平。完成并尽快发布强化高毒农药和高毒鼠药管理的相关标准,加快低毒、高效农药、鼠药产品标准的研究。五是抓好涉及人身安全标准的宣贯与实施。加强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日用消费品、医疗器械以及农药、化肥等重要农业投入品标准的制修订和宣贯工作。召开玩具安全、纺织品安全等标准实施推进会。
6.创新服务标准化工作,促进服务业的规范与发展
服务标准化是规范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质量的有效手段。今年,要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加快服务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加快我国服务标准体系研究,为今后服务标准的研究提供指导。跟踪国际服务业标准化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特点,制定一批与消费者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公共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质量标准以及评价标准,如社区服务标准和物流业急需标准等,为服务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依据。二是开展服务标准的宣贯与实施。要根据服务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地方政府发展第三产业的重点,组织开展服务标准的宣贯,引导企业按标准提供服务,同时为有关部门评价服务质量提供依据。三是推行服务标准化优秀单位试点。鼓励标准化基础较好的单位,建立服务标准体系,在服务过程的各个环节实行标准化管理,切实提高服务质量与水平。国家标准委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加强服务标准化工作的具体意见,希望各有关部门、各地方积极参与。
三、关于落实今年任务的几点要求
今年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衔接“十一五”计划的关键一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去年底,党中央又决定从2005年1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党的先进性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落实到标准化工作中,既是一项长期、重要的任务,也是我们做好今年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为了更好地落实今年的各项任务,我再强调几点。
(一)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加强标准化队伍建设。标准化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关键在人,关键在队伍。队伍建设,首先要抓好思想作风建设。当前正在全党深入开展的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我们标准化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要借这次学习教育的东风,充分发挥标准化系统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动员全体标准化工作者,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体讲,就是要在我们这支队伍中大力提倡和培养起改革创新的意识、顾全大局的意识、协作配合的意识和求真务实、甘于奉献的服务的意识。要强化改革创新意识。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高改革的主动性,加大改革力度,创新标准化工作的机制,在提高标准水平,加快标准制修订速度上下功夫,在如何占领高新技术领域标准制高点上下功夫,努力实现标准化工作运行机制改革的新突破。要强化大局意识。要紧密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来做好本职工作,以建设完善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新标准体系为己任,不断提高标准化工作统一管理的综合协调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应对各种紧急、复杂局面的能力,不断提高把握大局和服务大局的能力。要强化协作配合的意识。各行业部门和地方各级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标准化工作者都是我们标准化事业兴旺发达的中坚力量,在工作中分工各有不同,但要做到分工不分家。部门之间、各地方质量技术监督局与当地的部门之间、部门与各地方质量技术监督局之间都要加强信息互通,加强工作的协调与配合,真正发扬“三大作风”,做到在名利面前不伸手,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做到协同作战,共同做好标准化工作。要强化求真务实、甘于奉献的服务意识。要真正做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真正周到细致,千方百计破解发展的难题,着力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标准的市场适应性,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其次,要从标准化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抓好队伍的业务能力建设。要突出抓好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三个环节,探索建立和实施标准化专业人员职业或执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快引进急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以改善标准化工作队伍的结构。各地要制定和实施“优秀中青年专家”和学术技术骨干的选拔培养方案,加快标准化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队伍的建设。
(二)加强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提高标准化工作的有效性。要加强标准化管理、制修订、出版和服务的信息化建设加强标准出版发行工作,开发建立与中国标准出版社各发行站联网的标准图书“网上书店”和国家标准远程异地打印分销系统,实现发行传播网络化,降低发行成本,打击盗版,有效保护标准版权。发挥各标准化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探索特色服务的新路子,充分利用网络等信息化手段开展标准宣贯培训、标准信息咨询、标准技术交流等工作。进一步完善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信息系统的组织开发工作,整合现有的标准信息资源,进一步完善标准数据库建设和标准网站建设,研究探索全国标准化信息联合方案,建立统一权威、及时准确、内容丰富、查询方便的国家标准信息网络,为企业、全社会提供标准信息服务。
(三)加大标准的宣贯力度,规范标准化培训工作。加大标准的宣贯和推行实施的力度,是提高标准化工作的有效性,改变标准实施状况差的重要措施,各地各部门要利用各种渠道和形式加大标准宣贯的力度。开展标准的培训工作是加大标准宣贯的有效形式。但是,目前社会上各种标准培训班泛滥成灾,质量水平参差不齐,企业苦不堪言。标准委今年要下大力气整顿和规范标准培训市场。标准委将在调整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套规范标准培训市场的办法。加强标准培训市场的市场准入、资质审查认可、师资的资格审查认可等工作。建立标准培训规范管理制度,提高标准培训的水平和社会效益。
(四)加强标准化软科学建设,提高标准化宏观管理水平。一是发挥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和各地各部门标准化研究院、所在标准化研究方面的骨干作用,加大重要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的研究力度,加强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分析及标准化应对战略的研究工作。二是继续开展农业标准化专项研究。加强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评价、植物检疫等专项研究的指导,随时掌握各类项目进展情况。三是积极开展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标准的研究。在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召开地方服务标准化工作座谈会,通过研讨和实地考察,形成推进地方服务标准化工作思路和意见。四是积极开展重点领域标准体系的研究。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展信息技术、社会诚信、工业信息化、废旧电器、安全生产、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利用、智能运输、锅炉压力容器、机械安全、显微分析与测试、煤炭和民用船舶等领域的标准体系研究,明确分步实施的方案和优先制修订标准项目。五是加强对国家“重要技术标准研究”专项课题的领导和管理,深化标准战略研究和技术标准体系研究。建立科技研究成果制定标准的“快速通道”,推进重大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六是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研究。按国际通行准则和WTO规则出台相应措施,在全面考虑国家利益的前提下,适时出台相应技术性贸易措施。
同志们,我们国家标准委的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正转入了“分析评议”阶段,我借此机会诚心诚意地希望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同志们向我们国家标准委的同志,向我本人提出批评意见,以利于我们更好的提高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能力,以利于促进各项工作。
标准化工作任重道远,使命光荣而艰巨。让我们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奋发进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实现标准化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